这首明代诗人张佳胤的《登会宁原上作》描绘了边塞古城会宁的苍茫景象。首句“黯淡山城古会州”以黯淡的色彩渲染出山城的历史厚重感,暗示着这里曾经历过沧桑变迁。次句“胡天双目尽高丘”则通过“胡天”和“高丘”,展现出辽阔的西北边疆和崇高的地势。
“春深柳色犹霜雪”运用比喻,即使在春天,柳树的颜色也如同霜雪般洁白,反映出边地气候的寒冷和环境的艰苦。“日落边声起戍楼”进一步描绘了日暮时分,边关的号角声在戍楼中回荡,增添了边塞的雄浑气氛。
“塞雁啼云皆北向,浊河归汉亦东流”两句借景抒怀,大雁北飞寓意着思乡之情,而黄河东流象征着历史的流逝和人生的归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方向的思考。
最后两句“乘槎岂是穷原使,投笔虚疑定远侯”以典故收尾,诗人自问是否像古代的穷原使(探索边疆的使者)那样志向远大,又或是像班超(投笔从戎,成为定远侯)那样弃文从武。这既是对个人志向的表白,也是对边疆治理者的敬仰和自我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自身命运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