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六)普天乐

想当初结客五陵豪。走马千山道。

曾过那唐陵汉寝,蜀垒秦濠。也曾上江楼吊六朝。

也曾从海市窥三岛。斜街两度蹋樱桃。

厮赶着好风光燕围莺绕。听凭他鹤谤猿嘲。

遮莫放风流白石,?自吹箫。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五陵豪杰的形象,他年轻时意气风发,策马驰骋于千山万水之间,足迹遍布历史遗迹,如唐代皇陵、汉代寝宫、蜀地战垒和秦国沟壑。他还曾登楼凭吊六朝兴衰,远眺海市幻景,探寻神秘岛屿。在辰阳道中的旅程中,他两次漫步在繁华的街道,欣赏着燕舞莺歌的美好景色,不畏他人非议,坚持自我,纵情风月,自在吹箫。整体上,诗人通过这位角色表达了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味。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七)石榴花

向天涯打个残包。踪迹混渔樵。

脱红衣免得画图描。茱萸休插帽。醉倚溪桥。

引清尊避了筝琶闹。酒醒来何处今宵。

尽悲秋宋玉犹年少。怕唫成九辨宾先凋。

形式: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八)剔银灯

醉呵醇醪浊醪。唫呵长谣短谣。

也输他士衡入洛夸英妙。

也输他邓仲华拜衮勋高。也输他金銮召。铜柱标。

俺这里算向愁城走一遭。

形式: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九)苏武持节

蓦地月残风晓。替写个词人照。

浑不是画云台容貌。隐山林格调。烛三条。弦七条。

春婆唤醒东坡觉。秋士听残北渚骚。笔悴花憔。

到今年送穷文十易稿。

形式: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十)红衫儿

跳出风花套。领了烟波教。名枉劳。利枉劳。

总被鸥儿笑。愁可抛。恨可抛。过去因缘难找。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