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林方沈氏居

路转苍湾静者家,抱墙脩竹舞薝斜。

佛灯镜照无尽像,书馆池栽成行花。

粗有田园真可乐,不维车服更何加。

晚来清致因閒取,非故邀君一煮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道路转过弯曲,通向宁静人家,修竹环抱墙壁,花影婆娑摇曳。
佛堂灯光映照出无尽的佛像,书斋池塘边种满了成排的花朵。
拥有简单的田园生活已足够快乐,无需追求华贵的车马服饰。
傍晚时分,清闲的时光让我享受,不是特意邀请,只是想与你一起煮茶品茗。

注释

路:道路。
转:转折。
苍湾:弯曲的水道或山路。
静者家:宁静的人家。
抱墙:环绕墙壁。
脩竹:修长的竹子。
舞薝斜:摇曳生姿。
佛灯:佛堂的灯火。
镜照:映照。
无尽像:无数的佛像。
书馆:书房。
池栽:池塘边种植。
成行花:成排的花朵。
粗有:大致有。
田园:田园生活。
真可乐:真正快乐。
维:仅。
车服:车马服饰。
更何加:再增添什么。
晚来:傍晚。
清致:清闲的情趣。
因閒取:从闲暇中获取。
非故:并非故意。
邀君:邀请你。
一煮茶:一起煮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路转苍湾静者家”一句,以曲折的小路引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居所,给人以深藏不露之感。接着,“抱墙脩竹舞薝斜”则描写了园中竹影婆娑,墙头竹叶随风轻摆,营造出一种淡雅脱俗的氛围。

“佛灯镜照无尽像”和“书馆池栽成行花”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佛灯与镜、书馆与池中之花,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佛灯映照出的影像象征着无尽的智慧,而书馆中的花则是学问的繁荣。

“粗有田园真可乐,不维车服更何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田园生活的喜悦和满足,以及对复杂世俗礼仪的淡漠。这里,“粗有”二字带有一种超脱物外的洒脱感。

最后,“晚来清致因閒取,非故邀君一煮茶”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光里享受独处之乐,以及偶尔邀请知己共饮一壶清茶的情景。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以洞庭橘寄杨秘监

橘色浑如柿色黄,诚斋有句合分尝。

岂为都市颇难得,要是洞庭亲寄将。

雨露山中今有味,星辰天上旧无香。

遥知老监开奁处,为釂椒花雨一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以道次韵因再和二首(其二)

顷年寻地喜初来,墙下松飘满径钗。

屈指五经寒暑候,教人一扫利荣怀。

南湖又共诗翁住,东寺须连单位排。

触景未尝瞒昧得,肯从颜氏学心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以道次韵因再和二首(其一)

秋林何翅一般香,楚思无穷属野航。

不必再参庞老语,要须先会接舆狂。

青灯渐向韦编熟,白露初添玉井凉。

久矣荡除人我相,莫疑高尚鄙侯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尤丈京丈和篇踏至四用前韵为谢

江南从识桂花林,岁岁逢秋属意深。

夜气未添承露掌,晓光先上辟寒金。

玉笙殿迥应留月,铁杵岩高不用砧。

争似吾家种流水,拥香亭榭绿沉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