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风辞》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秋日的凄美景象与深沉情感。开篇“秋风摇落兮,草木变衰”,以秋风起始,渲染出一片萧瑟之气,草木凋零,万物皆显衰败之态,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接着“白云缭绕兮,鸿雁声悲”,进一步通过白云与鸿雁的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季节的特征,鸿雁的哀鸣更是将悲秋的情绪推向高潮。
“兰为佩兮,芙蓉为裳”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兰花与荷花分别代表高洁与美丽,暗示着诗中人物的高尚情操与美好品质。“彼君子兮,天一方”,表达了对远方君子的思念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触及的遗憾与孤独感。
“鼓桂棹兮,度横塘”描绘了主人公乘舟渡水的情景,桂棹即桂木做的船桨,暗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明星烂兮,露为霜”,夜晚星光灿烂,露珠凝结成霜,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歌声沸兮,夜未央”写出了主人公在夜晚的歌唱,歌声激昂,直至深夜仍未停歇,表现了内心的激荡与不息的情感。“誓与君兮,永不忘”,表达了对友情或爱情的坚定誓言,即使时间流逝,记忆也不会消散。“人生欢会兮,安可常”,则在欢乐之余,也道出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珍惜当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离别与孤独的感慨,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