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二○)

忆杀当年刘改之,风流曾赋秣陵诗。

如今白骨埋青草,百咏何因尔得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回忆起当年的刘改之,他的风流逸事曾写下过秣陵的诗篇。
如今他的尸骨已埋在青草之下,即使有百首诗作,又有谁能知道呢?

注释

忆杀:极尽怀念或痛惜之意。
刘改之:诗人名字,具体人物未详。
风流:指才情出众,风雅潇洒。
秣陵诗:指在秣陵(南京古称)创作的诗歌。
白骨:指逝者的遗骸。
青草:象征荒凉和无常。
百咏:众多的诗篇。
尔:你,这里指后世读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金陵杂兴二百首》中的其中一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回忆古时战乱中刘氏兄弟英勇杀敌的情景,以及自己曾经在秣陵(今河南登封)写下感怀古人的诗篇,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缅怀与赞美。同时,诗人也感慨于历史的无情变迁,如今那些英勇者已化作白骨,埋藏在青草之中。

"忆杀当年刘改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刘氏兄弟(刘邦、刘备等)的记忆,他们曾经在战场上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力量。"风流曾赋秣陵诗"则显示了诗人自己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曾在秣陵写下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如今白骨埋青草"一句,描绘出英雄们最终归于尘土,化作白骨,被青草覆盖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比当年英勇和今日的安静,表现了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主题。

"百咏何因尔得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英雄事迹为何能够流传至今的好奇与探究。"百咏"指代诗人对古人的赞美之词,而"何因"则是询问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被后世所知晓。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三一)

池亭楚楚更堂堂,占得宽閒地一方。

花竹四时随处有,纵无人赏亦何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

桑间少妇谁能管,松下孤僧却可怜。

鱼跃鸢飞均适尔,流行坎止不徒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三十七)

龙虎江山未改形,临高一目但青青。

春风岂是无才思,不洗从来战伐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五)

江南堤柳拂人头,三月吹花特地愁。

却忆旧时狂李白,题诗曾遍酒家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