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其一)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翻译

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之时,钟山一带芳草如茵,林木葱郁,那一片生意盎然的春景,让人流连忘返,心醉不已。涛亭刚刚下过春雨,词人骑着小毛驴,翻山越岭去观赏美丽的风景。
游玩之后,回到了寺院中。经过一天的玩赏,词人也累了,他放下纱帐,铺好被褥,在和煦温暖的春风吹拂下进入梦乡。不知睡了多久,他突然被悲切的松涛之声吵醒,梦醒时分,窗外已是日落西山了。

注释

灯火:元宵节彩灯。
洊亭:在钟山西麓。
新水:春水。
款段:本指马行迟缓,此处指作者骑驴缓行。
穿云入坞:深入到云雾缭绕的山坞中去探奇览胜。
坞:四高中低的小凹。
褰:提起,撩起,揭起。
幔:窗帘。
一弄:一奏,一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渔家傲(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春夜里对美好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荐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这里,诗人通过“灯火已收”的景象,描绘出夜幕初落的宁静氛围。"正月半"指的是农历正月的中旬,即元宵节之后不久,这时节花开得尤为繁盛。山南山北的花朵竞相开放,如同撩乱一般,给人以无尽的美感。而“闻说荐亭新水漫”则透露出春水丰沛,推荐之地(荐亭)因而变得更加迷人。"骑款段"一句,可能是描写诗人乘马游山,"款"字形容马蹄踏过的地方,或许暗示了行走的节奏感。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接着,诗人转而描述了一种退隐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却拂僧床"意味着回到僧室,整理床褥,而“褰素幔”则是指拉开窗帘,透进清新的空气。千岩万壑中春风温暖,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最后几句,则充满了对音乐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一弄松声"可能是指弹奏琴曲中的松声,"悲急管"则表现出一种哀婉与迫切的情绪。"吹梦断"或许寓意着吹散心中之梦,而“西看窗日犹嫌短”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和不舍,希望时间能够慢一些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自然美景、隐逸生活以及音乐与时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春夜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渔家傲(其二)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忆王孙.梦中作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

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