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茅山张达道二首(其二)

好笑曹功显,山林过几春。

世缘犹积压,尘网复因循。

踵息绵如在,颠毛雪更新。

岁华行八十,泉石正驰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曹公的功绩令人发笑,他在山林中度过多少个春天。
世俗的牵绊依然厚重,尘世的束缚又再次延续。
他的生活气息仿佛仍在,白发却如同新雪般增添。
他已经年届八十,却仍陶醉于山水之中。

注释

曹:指曹公,具体人物未明,可能是历史上某位有功绩的人物。
过:度过。
几春:多个春天。
世缘:世俗的缘分或牵连。
尘网:比喻尘世的束缚或纷扰。
因循:沿袭,继续。
踵息:脚后跟和鼻息,形容生活气息。
颠毛:头发。
更新:增添。
岁华:岁月。
泉石:泉水和石头,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或自然之趣。
驰神:沉浸,全神贯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茅山张达道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自嘲,表达了对世俗牵累与自然向往之间的矛盾心态。"好笑曹功显,山林过几春",开篇以自嘲的方式,说自己的微小成就在山林之中显得可笑,暗示了对官场浮名的淡然态度。"世缘犹积压,尘网复因循",进一步揭示了自己仍然被世俗的牵绊所困,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束缚。

"踵息绵如在,颠毛雪更新",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出岁月流逝中身体的衰老,但内心对自然的追求却始终如一,仿佛还能感受到山林的气息。"岁华行八十,泉石正驰神",诗人坦诚自己已年届八十,但仍陶醉于山水之间,流连忘返,精神专注于自然之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执着,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茅山张达道二首(其一)

茅岫藏清隐,诗仙秀格春。

道真渊有妙,素守峻能循。

鹤举秋声远,诗成句法新。

遥知游咏乐,下笔更如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郑国器来自江州道中之什

闻道山炉一炷香,三馀常得寸心降。

直须了取诗千首,始可闲期璧一双。

梅润未能排絮帽,日阳只拟上云窗。

伫公纳锡充前列,毋使迟迟出九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和郑康道二首(其二)

耕隐春江水尽头,一廛已自鄙通侯。

好辞遽作春半别,归意欲兼天际流。

我尚未栽三径竹,君能先泛五湖舟。

要来便作乘风客,莫使烟光有许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郑康道二首(其一)

绝叹当年故作痴,水边林下欲清非。

未应阮籍涂穷惯,自是王通世念微。

仗节旧闻英槩伟,挂冠惜与壮心违。

起予径办从公物,一䩫芒鞋一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