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康道二首(其二)

耕隐春江水尽头,一廛已自鄙通侯。

好辞遽作春半别,归意欲兼天际流。

我尚未栽三径竹,君能先泛五湖舟。

要来便作乘风客,莫使烟光有许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春天的江边耕作,直到水的尽头,一亩田地已经让我满足,视通侯爵位为鄙陋。
美好的告别词突然在春天的一半时说出,归乡的心愿如同天边的流水般滔滔不绝。
我还没有在三径旁种上竹子,而你却能先行乘舟游历五湖。
如果来访,就做那乘风而去的旅人,不要让美景中充满那么多忧愁。

注释

耕隐:耕田隐居。
鄙:轻视。
通侯:高级官员。
春半别:春季即将过去时的离别。
归意:归乡的愿望。
天际流:形容愿望深远。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
五湖舟:泛舟五湖,象征四处游历。
乘风客:随风而行的自由旅者。
许愁:许多愁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郑康道二首(其二)》。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田园隐逸的画面,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首句“耕隐春江水尽头”,以春江为背景,暗示了隐居之地的宁静与远离尘世的意味。接着,“一廛已自鄙通侯”表达了诗人对高官厚禄的不屑,宁愿选择简朴的农耕生活。

“好辞遽作春半别,归意欲兼天际流”两句,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在春天分手,心中满是归乡之意,仿佛这思归之情能随天际江流而去。接下来,“我尚未栽三径竹,君能先泛五湖舟”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还未实现隐居的愿望,而友人却已经决定泛舟江湖,流露出对友人先行离去的羡慕和遗憾。

最后,“要来便作乘风客,莫使烟光有许愁”是对友人的劝慰,希望他能够潇洒地享受隐逸生活,不要让烟波江上的美景增添太多离别的愁绪。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郑康道二首(其一)

绝叹当年故作痴,水边林下欲清非。

未应阮籍涂穷惯,自是王通世念微。

仗节旧闻英槩伟,挂冠惜与壮心违。

起予径办从公物,一䩫芒鞋一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泉伯幽思韵二首(其二)

每惜年华易,风灯与凿光。

心情成老大,世态只炎凉。

冷入芭蕉雨,烟轻薜荔墙。

故人愁更远,夜夜渡清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泉伯幽思韵二首(其一)

萧萧云日静,细细竹风侵。

窗影方虚白,炉烟一没沉。

帝乡怜久客,归梦亦何心。

洞户褰珠网,应烦问藁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贺参政与应宣教诗应居与坟庐相近

庵外山高水不穷,庵中道德与时隆。

岂图宝所千峰静,得奉清言一笑同。

幽筑禅扉俱不远,水光萝月冷相通。

它年更约稽山老,共棹西溪十里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