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在郡因拜跪倾跌,致伤左腕,历七旬之久。左既不胜其苦,右亦倍形其劳,今幸小愈,感而吟此

五官各效用,四肢同一体。

惟兹左右手,相依甚唇齿。

伸屈影随形,拮据臂使指。

嗟予苦支绌,双肘常搁几。

右腕勤握笔,左亦藉伸纸。

奈何筋力衰,酬酢艰拜跪。

若非借手援,一蹶奚由起。

手为足代僵,足赖手相抵。

笃哉手足情,左右之曰以。

右有左不宜,终觉妨举止。

眇也犹能视,跛也犹能履。

两手如两翼,折一差池矣。

独任方知难,分劳将何恃。

颠而不能扶,则将焉用彼。

药少不龟灵,医谁折肱技。

瑟缩困寒冬,春渐回腕底。

偏枯得吹嘘,废疾起衰靡。

苦乐本相关,休戚同一视。

把臂重拊摩,合掌共欢喜。

痛定还思痛,骨肉何彼此。

从兹互提携,战兢慎伤毁。

吾老手已疲,常怀失足耻。

谁谓同气亲,交愈乃如是。

世有袗臂人,未解疾痛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人体的“手”与“足”的相互依存和协作,表达了深刻的生命哲理。诗人以“手”与“足”为喻,生动地描绘了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支持,强调了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诗中首先点明了“五官各效用,四肢同一体”,形象地说明了人体各个部分的功能与整体的和谐统一。接着,诗人着重描绘了“左右手”与“四肢”的密切关系,“相依甚唇齿”,比喻它们如同唇齿般不可或缺,共同支撑着身体的活动。

进一步,诗人通过“伸屈影随形,拮据臂使指”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手与身体其他部分的协调配合。然而,诗人的自我反思揭示了身体机能的局限性:“嗟予苦支绌,双肘常搁几。”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跪拜时,双肘无法支撑,显示出身体功能的不足。

接下来,诗人通过“右腕勤握笔,左亦藉伸纸”等描述,展示了手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特定情境下所承担的额外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衰退使得这些任务变得更加艰难,诗人在“奈何筋力衰,酬酢艰拜跪”一句中表达了这一现实。

诗中提到的“若非借手援,一蹶奚由起”暗示了在某些情况下,手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更是支撑整个身体的关键。通过“手为足代僵,足赖手相抵”这一对偶句,诗人强调了手与脚之间的互补作用,以及它们在维持身体平衡中的重要性。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身体各部分在功能上的互补与依赖,指出即使在身体某一部分受损的情况下,其他部分也会尽力弥补,如“右有左不宜,终觉妨举止”。这种描述体现了生命中面对困难时的适应性和韧性。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眇也犹能视,跛也犹能履”与“两手如两翼,折一差池矣”来强调手的重要性,指出失去一只手就如同翅膀折断,影响了整体的行动能力。这不仅反映了身体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也隐含了对生命完整性的珍视。

诗人在“独任方知难,分劳将何恃”中表达了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感慨,以及对如何在身体功能受限时寻求支持的思考。通过“颠而不能扶,则将焉用彼”这一问句,诗人表达了对帮助和支持的渴望,同时也反思了在面对身体挑战时,如何寻找适当的应对策略。

诗中提到的“药少不龟灵,医谁折肱技”反映了对治疗手段的无奈与对专业医疗知识的依赖。在“瑟缩困寒冬,春渐回腕底”这一描述中,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来象征身体恢复的过程,表达了对康复的期待。

“偏枯得吹嘘,废疾起衰靡”表明了在得到适当照顾和治疗后,身体功能逐渐恢复,生命活力得以重新焕发。诗人通过“苦乐本相关,休戚同一视”强调了生活中的苦与乐、福与祸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提醒人们要珍惜健康,同时也要对生命中的挑战保持乐观态度。

“把臂重拊摩,合掌共欢喜”表达了在经历痛苦之后,家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爱与支持,以及共同面对困难时的团结与喜悦。诗人通过“痛定还思痛,骨肉何彼此”反思了在痛苦过后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以及对亲人之间深厚情感的感慨。

最后,“从兹互提携,战兢慎伤毁”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希望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能够互相扶持,谨慎行事,避免再次遭受伤害。诗人以“吾老手已疲,常怀失足耻”结束,表达了对年老体衰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不慎摔倒的自责,体现了对生命历程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身体挑战时的人性光辉。它不仅是一首对个人身体状况的反思之作,也是对生命意义、互助精神和社会关怀的颂歌。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彭香九太史入京

小住蓬莱返故庐,两番读礼十年书。

一生大事修家裕,千载功名许国初。

温树阴高多秘密,皇华路远要纡徐。

无穷德业原忠孝,直送青云老眼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胡雪村自楚南归,即赴乐平司训任,途中见怀,次韵和之

衡岳距匡庐,迢迢若河汉。

子从两处游,江云欲望断。

儒官兼史笔,风霜映简汗。

怀才须待时,岂冀当途盼。

世教赖扶翊,名实慎初宦。

江河虽日颓,砥柱俟清晏。

子今有师道,投置非闲散。

勉为圣人徒,毋作掩卷叹。

著作窥承明,古今几治乱。

胸有记事珠,前后不胜算。

学海本无涯,观澜何浩瀚。

试从鄱湖滨,远溯洞庭畔。

形式: 古风

李澜九广文由武宁学保举知县,入京顺道过访,赠言为别

风俗还从教化敦,经生吏治本同原。

家承忠孝猷先裕,学本师儒道自尊。

宦海虽宽求实地,官场要冷守清门。

勋阶上溯头衔重,好念先芬报国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永新谭母徐氏守节暨儿媳段氏节烈诗

我读罗集书谭事,血碣犹为赵氏识。

今见名标贞寿门,有徐媛者其苗裔。

前为慷慨能殉身,继乃从容克就义。

迩闻复有段节妇,后死虽殊道无二。

毋乃日侍五世堂,家教相传来有旨。

初时暂作未亡人,犹冀遗腹为夫嗣。

谁料昙花一现空,风叶霜根同委地。

衣带犹存绝命词,泉壤才遂从夫志。

例以慷慨激一时,妇之忍死岂为易。

若待从容更后图,一决何知为再计。

古来节义出天性,理之所宜事不异。

纲常名教垂百世,我为永新谭氏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