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湖广副使在洞庭湖溺水事件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首句“昨夜俄闻精卫号”,以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如同精卫鸟般不息,呼唤着对逝者的思念。接着“思君双泪湿青袍”一句,直接抒发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泪水打湿了青袍,形象地描绘了哀痛之深。
“两间正气归鱼腹,一线孤忠托凤毛”两句,既是对逝者人格的赞美,也是对其忠诚与正直品质的高度评价。鱼腹象征死亡,而“正气”与“孤忠”则强调了逝者虽死犹存的精神力量。通过“凤毛”这一比喻,进一步凸显了逝者忠诚品质的高贵与不凡。
“端什有人投角黍,清明无土奠香醪”两句,将传统节日清明节与逝者联系起来,表达了对逝者的纪念与哀思。投角黍是端午节的习俗,而清明节则是祭扫先人的日子,这两处细节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最后,“扁舟重过湖南道,忍对湘流读楚骚”两句,以想象中的未来场景收尾,预示着对逝者的追忆将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持续。扁舟再次经过湖南道,面对湘江流水,人们会忍不住吟诵屈原的《楚辞》,以此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品质的赞美和对后人行为的启示,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