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许参政父母

黄发相看八十馀,清时同拜紫泥书。

稻香南亩扶藜杖,花满东园驾板舆。

仙梦同游乘翠凤,宦途闻讣解金鱼。

道山高冢埋双璧,宿草凄迷益叹吁。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挽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逝去的许参政父母的缅怀之情。开篇“黄发相看八十馀”,以“黄发”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位老人年事已高的形象,同时“八十馀”则强调了他们的长寿与岁月的积淀。接着“清时同拜紫泥书”,既赞美了他们生活的时代清明,也暗示了他们曾受到朝廷的尊重和礼遇。

“稻香南亩扶藜杖,花满东园驾板舆。”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两位老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在南亩,他们或许漫步田间,享受着稻谷成熟后的香气,手持藜杖,悠然自得;而在东园,花满枝头,他们或乘坐板舆,欣赏着春花烂漫的美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好,更体现了老人们安详、闲适的生活态度。

“仙梦同游乘翠凤,宦途闻讣解金鱼。”这里运用了浪漫的想象,将两位老人比作乘着翠凤的仙人,一同遨游仙境,而“宦途闻讣解金鱼”则表达了对他们在官场生涯的结束,以及对他们的离世感到哀痛。金鱼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官职或权力的解除,暗示了他们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超脱的世界。

最后,“道山高冢埋双璧,宿草凄迷益叹吁。”“道山”常用来比喻道德高尚之人,这里指两位老人的墓地,如同两颗珍贵的宝石深埋于高山之上。“宿草”则是指墓地上的杂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茂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逝者的怀念。这两句表达了对两位老人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后人对他们美德的追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两位老人生前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他们离世后精神世界的美好想象,展现了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送陆抚州太守

小陆文章最所奇,一麾出守大江西。

应闻畎亩歌岐麦,无复闾阎饭糁藜。

泮水春深看鲤化,讼庭雨歇听莺啼。

御屏此曰题名姓,伫看青霄降紫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早春金员外尚德李主事廷美丘主事时雍过庆寿寺夜话余适不与次韵嘲之

良宵无幸听云和,程史閒看对岳珂。

纳纳乾坤人自老,悠悠今古事何多。

春回短褐凭谁送,客厌寒毡不我过。

从此蓬门更深掩,小斋题作独吟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沈宗能哭子韵

十里缄书寄九龄,满椷都是断肠声。

生来不作婴儿态,死去深悬父子情。

亭下玄文惟是草,塾中绛帐为谁迎。

扁舟载酒娄江上,独记当年歌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九日送周济川归姑苏兼柬奚元启

九日乡心正郁纡,送君况复唱吴趋。

但将青镜照华发,孤负黄花共紫萸。

文字纵令人激赏,功名且任鬼揶揄。

到家为问奚元启,何事经年不寄书。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