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张道士招真阁

君成道,去何许,寂寂空山号行府。

自从汉末人相值,因循今莫睹。

凄凉古庙落嵓隈,水绕閒庭萦嫩苔。

敕令立观奉香火,屈指三十年中来。

道士张君见奇古,精力强明奈寒暑。

从前观心力勤苦,经画一新旧堂庑。

尝闻仙者好楼居,杰阁翚飞接云衢。

往来世外隐君子,万一鹤驭停须臾。

我劝张君更磨练,莫遣光阴随物转。

一朝平步玉皇前,何虑群仙不相面。

多少纷纷尘世人,梦中说梦元非真。

妙处工夫如会了,千百世界现全身。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修成了大道,去了哪里,寂静的山中被称为修行的府邸。
自从东汉末年我们相遇,到现在已无法再见。
古老的庙宇坐落在岩石的角落,流水环绕着闲适的庭院,长满了嫩苔。
皇帝下令修建道观供奉香火,算起来已有三十多年。
道士张君见此地奇特古老,无论酷暑严寒都能坚持修行。
他以前专注内心修炼,使道观焕然一新,包括旧有的殿堂。
听说仙人喜欢高高的楼阁,这里建筑飞檐直入云端。
那些在世间出没的隐士,或许有一天会乘鹤停留片刻。
我劝告张君继续精进,不要让时光随波逐流。
一旦你在仙境平步青云,不必担心神仙们不会相见。
世间纷扰的人们,在梦中说着梦境,其实并非真实。
领悟到修行的奥妙,就能展现千百世界的全貌。

注释

道:道教或修行之道。
寂寂:寂静无声。
汉末:指东汉末期。
观:道观或修行场所。
观心:专注于内心修炼。
鹤驭:乘鹤升天。
磨练:刻苦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在深山中修行的情景,通过对古庙、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道士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心境。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寂寂空山号行府”、“凄凉古庙落嵓隈”等,不仅营造出一股清幽的气氛,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诗人通过对道士张君的赞誉,表达了对其精进修行、不畏寒暑的钦佩。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尘缘的超然与逃避,如“往来世外隐君子”、“梦中说梦元非真”等句,均显示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最后,“一朝平步玉皇前,何虑群仙不相面”表达了诗人对道士未来能够达到仙境、与众仙交好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是对张道士修行生活的一种描绘,也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寄托。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寄赠天台石桥京行人

无心曾看石桥云,有耳曾听石桥水。

俗尘未尽难重留,饭麻才竟归心起。

自从一别五春风,梦绕桥庵西复东。

雀噪亭前听茶鼓,蛇蟠砌外护瓜丛。

更忆依人两乌鹊,朝朝飞下映真阁。

树鹅土菌恣登盘,林麓素无虫兽恶。

江湖迢递皆畏途,谁知世上有华胥。

五百开士去虽久,犹馀一老能清癯。

几年胁背不著席,栋宇增新间金碧。

风月忽寄盈尺书,约我重来共晨夕。

恨不速驾鸺鹠皮,屈伸臂项款山扉。

相逢定作解垢衣,水边石上同茹芝。

形式: 古风

巢云

幽栖寄山隈,欣赏亦何有。

时许巢白云,纷然入窗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清友堂为吕宾峰题

恶草不可近,恶虫不可逢。

草有有钩吻,入口裂其胸。

虫中有细腰,虿尾犹铦锋。

人生涉世故,得不戒游从。

澡心三峡浪,对面九疑峰。

相须济吾事,酝酿如酒醲。

一朝临利害,暗捷同机舂。

个中本无物,薄俗谁我容。

眷彼冰雪姿,气格天所钟。

蟠根便水石,作配宜竹松。

相看世味薄,清坐真意浓。

今时无胶漆,安得如駏蛩。

永结岁寒伴,馨香满蒙茸。

愿为管鲍友,莫继耳馀踪。

可能辟三径,吾亦欲携筇。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渔艇

撇烈非为鱼,流行本处山。

白鸥正得意,相逐过前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