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岘山》,作者为清代诗人李含章(兰贞)。诗中描绘了岘山的景致,以个人游历的视角展现出山势的险峻和历史遗迹的沧桑。首句“更无百尺俯层巅”描绘了山峰之高,难以攀登;“扶杖来寻曲曲泉”则写出诗人步履蹒跚地寻找山中的泉水,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探寻。
次句“台榭大都唐以后,觞诗最盛宋中年”暗示了岘山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唐代的台榭遗迹犹存,而宋代则是诗歌吟咏的繁盛时期。诗人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表达了对过往文化的怀念。
“云昏乔木遮僧院,风约飞花堕钓船”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树木葱郁,僧院被隐蔽其中,以及风吹落花瓣飘落在钓鱼的小舟上的宁静画面,富有诗意。
最后,“日暮洼樽亭畔望,眼前谁是酒中仙”以傍晚时分在亭子边远眺,引发诗人对酒中豪杰的遐想,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岘山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历史人文,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过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