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竹奴角簟颇相宜,正是书斋寂静时。

白鸟忽穿林影去,自携纨扇细题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处书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生活状态。

首句“竹奴角簟颇相宜”,以“竹奴”这一形象化的称呼,生动地描绘了竹席(角簟)与竹子的亲近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竹子清雅之美的欣赏和喜爱。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此处“竹奴”不仅指竹席,也暗含了诗人将竹视为精神伴侣之意。

第二句“正是书斋寂静时”,点明了时间背景——在书斋的寂静时刻,诗人独自一人,远离尘嚣,沉浸在阅读与思考之中。这里的“寂静”不仅是环境上的静谧,更是心灵上的宁静,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白鸟忽穿林影去”,画面突然变得生动起来。一只白鸟从竹林中掠过,打破了书斋的宁静,给读者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自由,与诗人内心的平静形成了对比与补充。

最后一句“自携纨扇细题诗”,则直接展示了诗人的活动——他手持纨扇,细心地在扇面上题写诗句。纨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不仅实用,更是一种艺术表达的载体。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思考乃至审美情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体现了文人生活的雅致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内心宁静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通过文学创作表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独特方式。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书二绝(其一)

静观万物各随缘,天亦何心付自然。

鸲鹆不材鹦鹉贵,岂知鸲鹆得天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偶书二绝(其二)

久知凫短鹤长语,谁赋花荣竹脆诗。

物理无穷难测识,且倾美酒乐天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偶题

夜深水冷无香饵,若个黄鳞肯上钩。

我欲钓鳌安尔用,一竿风月好回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题司马才叔诗后

司马才名世所贤,银钩珠唾尚依然。

尘埃试看蛛丝壁,倒指于今六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