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独特的景象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野田积土有人耕”,展现了一幅边疆农耕的图景,虽然土地荒凉,但仍有勤劳的人们在耕作,体现了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荞麦收时秋麦生”则以季节更迭,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暗示着生命与希望的循环不息。
“谩道贰师能辟地”,引用了汉代名将李广利(字贰师)的故事,他曾经远征大宛,试图开辟新路,但最终未能成功。这里借李广利的故事,表达了对边疆开拓者艰辛努力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的思考。
最后一句“当年空筑受降城”,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受降城,这是汉朝为了和匈奴议和而修建的城池。然而,尽管城池建成了,和平并未长久维持,暗示了边疆地区和平与战争的反复无常,以及人类对于持久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坚韧,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对历史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