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芳上人归三塔

秀水西头久闭关,偶然飞锡出尘寰。

调心亦复聊同俗,习定由来不在山。

秋晚菱歌湖水阔,月明清磬塔窗閒。

毗卢好是嵩山笠,天际仍随日影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芳上人的僧侣归隐三塔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秀水西头久闭关”以“闭关”二字,暗示了僧侣过去的生活状态,远离尘嚣,静心修行。接着“偶然飞锡出尘寰”则描绘了他突然离开闭关之所,踏入世俗世界的场景,这一转变充满了神秘与偶然性。

“调心亦复聊同俗,习定由来不在山”两句,表达了僧侣在世俗生活中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修行,不因环境改变而放弃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精神境界超越了山林与尘世的界限,体现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思想。

“秋晚菱歌湖水阔,月明清磬塔窗閒”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秋夜的湖面上飘荡着菱歌之声,月光清澈明亮,寺庙中的钟声悠扬,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最后一句“毗卢好是嵩山笠,天际仍随日影还”以“毗卢”象征高深的佛法,嵩山笠则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象征,这里巧妙地将僧侣的形象与自然景象融合,表达了僧侣虽归隐山林,但其心灵却如同毗卢般深邃,始终与天地万物相连,体现了佛教中“法身遍一切处”的哲学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归隐生活中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实践,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寓海盐资圣禅房

落日平堤海气黄,短亭衰柳舣孤航。

鱼帆入市乘潮晚,鼓角收城返棹忙。

人世道缘逢郡博,客途归梦借僧房。

一年几度频留此,他日重来似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石门晚泊

风雨石门晚,停舟问旧游。

烟花春欲尽,惆怅远溪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鸳鸯湖

鸳鸯湖边落日明,荷花十里棹歌清。

丈人自折碧筒饮,醉看秦塘海月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过祥符荡

碧树云林隐驿楼,新题旧咏姓名留。

停舟莫向斜阳里,杨柳烟芜绾客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