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圣寺

点点晴光滴翠岚,参天松干影毵毵。

穿云日阅客十数,汲水时闻僧两三。

俗子绕登山勒马,禅心常共丹同龛。

烹茶汲取盈瓯雪,一味清霜齿颊寒。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点点阳光穿透青翠山岚,高耸入云的松树干投下疏疏落落的影子。
太阳穿过云层,每日照见数十位过往行人,偶尔能听到两三声僧人的汲水声。
凡夫俗子们环绕着山峰勒马驻足,而禅者的内心常与丹炉中的丹药共存。
烹煮的茶水如满瓯白雪,只有一味清冷,仿佛霜降,让人牙齿和脸颊感到寒意。

注释

点点:形容阳光斑驳。
晴光:晴朗的阳光。
滴翠岚:像露珠滴在翠绿的山岚上。
参天:高耸入云。
松干:松树的树干。
影毵毵:影子稀疏的样子。
穿云:穿透云层。
日阅:每日观看。
客十数:十几位过客。
汲水:打水。
僧两三:两三名僧人。
俗子:普通人。
登:登上。
山勒马:在山上勒住马。
禅心:禅者的内心。
丹同龛:与炼丹炉中的丹药共处。
烹茶:煮茶。
盈瓯雪:满杯如雪。
一味:单一的味道。
清霜:清冷如霜。
齿颊寒:牙齿和脸颊感到寒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资圣寺的宁静与清幽景色。首句"点点晴光滴翠岚"以生动的比喻,写阳光透过山间的翠绿雾岚,犹如点滴晶莹,形象地展现了山中清晨的明亮。"参天松干影毵毵"则描绘了高大松树的枝干在阳光下投下的婆娑光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穿云日阅客十数,汲水时闻僧两三"两句,通过写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日间云中穿梭的游人和偶尔传来的汲水声,展现出寺庙的隐世与喧嚣之间的微妙平衡。"俗子绕登山勒马"一句,以"俗子"反衬僧人的超脱,描绘了世俗之人对山寺的好奇与敬仰。

"禅心常共丹同龛"表达了僧人内心的禅定与修行,他们的禅心如同丹炉中的丹药,与红炉共存,暗示了他们对佛法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烹茶汲取盈瓯雪,一味清霜齿颊寒"描绘了僧人们品茗的情景,茶香如雪,清冷而甘冽,让人感受到寺中生活的清淡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资圣寺的自然风光和僧人们的日常生活,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禅意氛围。

收录诗词(2)

周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程给事知越州

三吴冠盖并驱驰,名德如公亦已稀。

胥口沈珠唐相事,会稽怀绶汉臣归。

光华昼绣家山近,浩荡秋风画鹢飞。

十万疲民待仁政,未应祗为脍鲈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天聪洞

一窍虚灵异谷神,达聪何事在红尘。

人间莫道无闻处,天听从今自我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丁酉经由三高亭再和

吴江未到意先倾,杳杳渔歌醉里听。

霜晚人家千橘熟,秋晴江上数峰青。

鱼缘香饵吞残钓,鹤趁归帆下远汀。

大艑何时眼中见,乘槎拟欲问台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三高亭怀范石湖

莼脆鲈肥酒细倾,浩歌悲壮欲谁听。

沈迷簿领头将白,弹压江山眼自青。

鱼跃紫鳞冲苇岸,鸥翻白雪下沙汀。

西风散发危亭上,醉倚丰碑照日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