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题为《春词(其四)》。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独语流莺春乐章”,以“流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它们在枝头独语,仿佛在演奏着春天的乐章,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氛围。次句“梨花叶底酒洸洸”,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梨花在绿叶的掩映下绽放,如同酒浆般明亮,展现出春天的绚烂与生机。
接着,“百年已割半生去”,诗人感叹时间的无情,百年光阴仿佛被切割,自己已经度过了半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无奈。最后,“一岁无如二月长”,则强调了春天二月的特别之处,一年之中似乎没有哪个月份能比得上二月的漫长与美好,突出了春天的珍贵与令人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