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书怀

默察天翻地覆由,寸心无处著私愁。

忠唐不复瞻双庙,误汉皆知罪五侯。

牧马入南飞浙水,狩车遵北感陈留。

山川满目花如旧,邂逅春风可问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默默观察天地的巨大变化,内心却无法寄托个人的忧愁。
对唐朝的忠诚不再能瞻仰双庙,误入汉朝的人都知道这是五侯的罪过。
驱赶着马群进入南方浙江,狩猎之车遵循北方陈留的遗迹。
山河依旧,花开如故,偶遇春风,是否还能寻得答案?

注释

默察:静静地观察。
天翻地覆:形容天地的巨大变化。
寸心:内心深处。
著私愁:寄托个人忧愁。
忠唐:忠诚于唐朝。
双庙:可能指代唐朝的两个重要庙宇。
误汉:指误入汉朝的人。
五侯:古代五个有权势的大臣,这里可能象征权贵。
牧马:放牧马匹。
南飞浙水:向南飞往浙江。
狩车:狩猎的车辆。
陈留:古地名,此处可能指代历史遗迹。
邂逅:偶然相遇。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三次书怀》中的片段,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首句“默察天翻地覆由”描绘了诗人静观世事沧桑,暗示着历史的巨变难以言说。接着,“寸心无处著私愁”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表明他并未被个人忧愁所困,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胸怀。

“忠唐不复瞻双庙”暗指对唐朝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如今不再能瞻仰唐代名臣庙宇的感慨,可能寓含对国家衰落的忧虑。“误汉皆知罪五侯”则借汉代五侯专权误国的历史教训,表达对当政者应有所警醒和反思。

“牧马入南飞浙水,狩车遵北感陈留”两句,通过想象的场景,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含着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最后,“山川满目花如旧,邂逅春风可问不”以景结情,山川依旧,花开如故,春风拂面,诗人仿佛在询问自然,是否能从春风中得到人生的答案或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陈著作为南宋文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哲思。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上巳日同弟观张子开会内弟贝端甫家

村环十里即朱陈,时节过从气谊真。

酒味同甘山脉水,韭香一洗俗饕尘。

云南近日偶无事,天下几人知此春。

相对无言无尽意,不将桃李著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上乘展墓示子侄

吾行荷谢老天公,不放南来送雨风。

筇杖步前皆雅兴,梅花香底欠诗工。

尘埃辟易青山外,邱垄凄凉落照中。

一片初心分付处,儿孙他日记衰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与天宁寺主僧云岫对坐偶成

潇潇风雨里,得得又开门。

两榻蕙兰壁,半檐花竹村。

鸣蛙藏绿暗,归翼带黄昏。

此景少人会,相看付不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与延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其二)

有意西游万玉峰,往来何事太匆匆。

知心能几片云外,回首应多明月中。

争供粟泥怀太白,终留梨实待兴公。

从今若枉诗相问,我住丹霞水竹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