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七夕和竹樵翁二首(其二)

天孙笑语谢人间。吹落碧云端。

怪他世上儿女,何事太缠绵。陈玉盒,捧金盘。

露华寒。不如收拾,我替安排,富贵神仙。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鉴赏

这首词以七夕为背景,借天孙(即织女)之口,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天孙笑语谢人间",织女对人间的琐碎与烦恼报以微笑,似乎在说人间的喜怒哀乐对她而言不过是云淡风轻的存在。"吹落碧云端",这一句描绘了织女轻轻一挥手,便让云彩飘散的画面,充满了浪漫与神秘。

接下来的"怪他世上儿女,何事太缠绵",则表达了对人间情感的感慨。织女似乎在责怪人间的男女过于沉溺于情感之中,无法自拔。这种情感的缠绵,在她看来或许太过琐碎,不够宏大或深邃。

"陈玉盒,捧金盘。露华寒",这几句描绘了织女精心准备的场景,她用珍贵的玉盒和金盘装点着礼物,但此时的露水已带着寒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这里不仅展现了织女的细心与美好,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的"不如收拾,我替安排,富贵神仙",则是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建议或愿望。她似乎在说,不如将人间的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追求一种既富有又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即富贵与神仙的结合。这既是对人间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织女的视角,以七夕为引子,探讨了人世间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浪漫色彩。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玉京秋(其一)秋声

良夜寂。无端送幽信,做成萧瑟。

不是哀弦,亦非脆管,凄凉无匹。

倾耳纱窗未已,短篱边、添个寒蟀。等闲觅。

此声何处,似南仍北。我本悲秋词客。

怎禁他、啾啾唧唧。冷梦催醒,微吟凄断,愁来无迹。

水咽云寒,只一夜、能使愁人头白。红闺夕。

休更琼楼吹笛。

形式: 词牌: 玉京秋

玉京秋(其二)秋色

桐叶秃。闲庭又添得,浅黄深绿。

烂漫风前,几丛水蓼,几丛霜菊。

尤喜西风锦衲,雁将来、先已红足。映修竹。

紫罗裳倩,绛云冠矗。一曲园中游瞩。

喜秋光、斑斓满目。转忆春三,红酣香暖,反嫌粗俗。

老去江郎,怎笔下、无此缤纷浓郁。萧斋读。

空对秋山如沐。

形式: 词牌: 玉京秋

齐天乐.咏白秋海棠和竹樵翁

断肠花种瑶阶畔,嫣然玉人红泪。

几日酸风,连宵嫩雨,化作阑干铅水。脂痕尽洗。

但幽质柔情,淡妆新试。

不是青衣,菊花休误唤娇婢。

春宵酣睡未足,记高烧画烛,秾艳无比。

一样佳名,风流自别,非复寻常罗绮。墙根徒倚。

问好女儿花,可能争媚。等是秋容,素娥来赏此。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水龙吟.竹翁又谱此咏白秋海棠,因亦同作

海棠本是神仙,春风金屋藏佳丽。

何来异种,墙根砌畔,雨中烟里。

瘦影堪怜,脂痕尽涤,自然娇媚。

想当年思妇,抛残玉箸,原不是、灵芸泪。

堪笑秋容犹绮。抱幽心、谁同高致。

昂然绛帻,翩然金凤,纷罗庭际。

素女冰姿,红儿艳品,赏心谁寄。

只词人、妙笔摹将冷格,写银光纸。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