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吟(其二)

世人多附炎,炎歇人自去。

君子善处约,约久情自固。

炎歇势不回,情固人不去。

路人或如亲,亲人却如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间许多人趋炎附势,势败后就离散各自离去。
君子善于在节俭中生活,时间久了感情自然深厚。
形势不再时,人心不会改变,即使关系亲密的人也可能变得疏远。
陌生人有时会像亲人一样亲近,而亲人有时却像陌生人般遥远。

注释

附:依附。
炎:权势、热势。
歇:停止。
人自去:人们自行离开。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善:擅长、喜好。
处约:过简朴的生活。
情自固:感情自然稳固。
势不回:形势不再逆转。
情固:感情坚定。
人不去:人不会离去。
路人:陌生人。
或:有时。
如亲:像亲人一样。
亲人却如路:亲人反而变得陌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偶见吟(其二)》,主要通过对比世态炎凉与君子之德,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观察。首句“世人多附炎”揭示了人们在势利之风中趋炎附势的现象,第二句“炎歇人自去”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现象在形势变化后人们的离去。接下来,“君子善处约”赞扬了君子即使在困约中也能坚守原则,他们的感情因此更为深厚,“约久情自固”体现了这种品质的稳固性。

诗的后两句“炎歇势不回,情固人不去”进一步强调,君子的品性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他们会像亲人一样始终如一。然而,现实中的路人可能在利益面前变得亲近,但亲人也可能在困难时变得疏远,形成鲜明的对比。“路人或如亲,亲人却如路”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情的复杂和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邵雍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以及对君子美德的赞美。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偶见吟(其一)

富贵多傲人,人情有时移。

道德不傲人,人情久益归。

道德有常理,富贵无定期。

蒿莱霜至萎,松柏雪更滋。

形式: 古风

偶见吟(其三)

心迹贵相亲,相亲善恶分。

世间须有物,天下岂无人。

既见薰莸臭,当思玉石焚。

如何得时态,长似洛阳春。

形式: 五言律诗

偶得吟

日为万象精,人为万物灵。

万象与万物,由天然后生。

言由人而信,月由日而明。

由人与由日,何尝不太平。

形式: 古风

偶得吟

林间无事可装怀,昼睡功劳酒一杯。

残梦不能全省记,半随风雨过东街。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