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六韵

路问长干里,声传古寺钟。

城头瞻塔凤,溪口渡桥龙。

宛识清凉近,真看瑞霭浓。

金轮三国始,雁堵九霄重。

祝嘏香花列,摅诚绅佩从。

慈宁无量寿,长愿过乔松。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报恩寺周边的壮丽景色与庄严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宗教圣地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路问长干里”,开篇即以问路的形式,引出对报恩寺所在之地的探索与向往,长干里则暗示了路程的遥远与旅程的艰辛,为后续的描述铺垫了背景。

“声传古寺钟”一句,通过钟声的传递,不仅展现了寺庙的悠久历史,也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城头瞻塔凤,溪口渡桥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城市中的塔楼比作飞翔的凤凰,溪流边的桥梁则如同蜿蜒的龙,形象地描绘了报恩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与生命力。

“宛识清凉近,真看瑞霭浓”进一步渲染了报恩寺的神圣与庄严,清凉二字不仅指自然界的凉爽,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瑞霭则代表了吉祥与祥瑞,表达了对报恩寺及其所承载的信仰的崇敬之情。

“金轮三国始,雁堵九霄重”两句,以金轮象征佛法的光辉,三国始则暗含佛教传入中国的深远意义;雁堵九霄重则通过大雁高飞的形象,寓意着佛法的传播与影响深远,触及天际。

“祝嘏香花列,摅诚绅佩从”描绘了报恩寺中举行仪式的场景,祝嘏(zhù gǔ)指的是祝辞或祝文,香花的排列与绅佩的随行,体现了信徒们虔诚的敬意与内心的纯净。

“慈宁无量寿,长愿过乔松”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报恩寺及其所代表的慈悲与安宁的无限向往,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永恒的生命与幸福,过着如松柏般坚韧不拔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报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精神追求,以及诗人对于和平、宁静与超脱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报恩塔作歌

登塔有会心,成句从塔下。

借问登时何不书,攀跻应接真无暇。

我怀杜老登慈恩,仰穿始出步步真。

当时笔砚谁供奉,英雄未免还欺人。

七星北户江西流,天风入耳声飕䬟。

金陵自昔帝王州,至今遗迹归浮休。

怪底禅宫标窣堵,应令心空万古愁。

形式: 古风

雨花台

崇冈跋马晚春晴,凭览遗台触慨情。

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谒明太祖陵

金陵莅止为巡方,展谒龙蟠奠桂浆。

保护遗规崇胜国,绍承家法礼前王。

开基洵是过唐宋,继叶无能鉴夏商。

形胜不须矜壮䴡,惟天佑德慎周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阅兵

曣㬈晴午䴡光春,映日晶晶组练陈。

天堑长江称地利,省方要务重安民。

放牛归马承平久,踞虎蟠龙指顾新。

我适孝陵禋谒罢,当时创业想艰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