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阙下裴舍人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注释

黄莺:一作“黄鹂”。
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
此处泛指宫苑。
紫禁:皇宫。
一作“紫陌”。
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即长乐宫。
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
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霄汉:指高空。
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
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遇:遇时,指被重用。
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
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皇宫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能实现的理想的无奈。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这两句描绘了初春时节,黄莺在宫林中飞舞,皇城和紫禁宫在晨雾中显得神秘而庄严。通过这种景象的描写,诗人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这两句则转向了皇宫中的钟声和龙池旁柳树的景色。钟声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回响,而龙池边的柳树因为春雨变得更加郁郁葱葱。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暗示着一种深藏的忧愁和寂寞。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温暖的春光中,他无法释放那些在艰难困苦中积累的情绪,同时他又怀念着那遥远的大理石天幕下,手捧太阳的壮丽景象。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留恋和现实中的不如意。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述,他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创作,却始终没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得以展现。在这种无奈中,他感到羞愧,因为即便头发已渐渐变白,也还是未能如愿。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挣扎,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学才华的忽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皇宫春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苦恼。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归客

京口三秋衰叶落,浔阳千里暮潮生。

形式: 押[庚]韵

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堂接。

青菰八九枝,圆荷四五叶。

动摇香风至,顾盼野心惬。

行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同乐天登青龙寺上方望蓝田山绝句

偶来上寺因高望,松雪分明见旧山。

形式: 押[删]韵

西塞山下回舟作

匡庐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