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笼行

鳌江之山削苍玉,鳌江之水浮深绿。

石榴花发春茫茫,鹧鸪无数啼山麓。

一声两声纷如泣,落日衔山声渐急。

其中有客思江南,怪尔曾云行不得。

罗入笼中寄远人,不伤其羽伤其神。

深林丛草那可问,却看燕雀心酸辛。

聪明文采古所戒,生人生物同至仁。

开笼放入青霄去,还尔悠悠自在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开笼行”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以“鳌江之山削苍玉,鳌江之水浮深绿”开篇,用“削苍玉”和“浮深绿”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峻峭与水的深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石榴花发春茫茫,鹧鸪无数啼山麓”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无数啼”描绘出鸟儿的自由与欢快,与后文形成对比。

“一声两声纷如泣,落日衔山声渐急”则将情感转向了哀愁与无奈,通过鸟鸣的转变,暗示着某种情绪的变化,引出“其中有客思江南,怪尔曾云行不得”的感慨。这里,诗人借鸟儿的啼叫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也暗含了对束缚与限制的反思。

“罗入笼中寄远人,不伤其羽伤其神”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鸟儿与人类社会中的“远人”相联系,通过“不伤其羽伤其神”的比喻,表达了对个体自由与精神束缚的深刻思考。这里的“神”不仅指鸟儿的精神状态,也象征着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自由比物质上的束缚更为重要。

“深林丛草那可问,却看燕雀心酸辛”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深林中的鸟儿与燕雀,暗示了不同环境与命运下个体的不同境遇,以及对自由与生存的复杂理解。

最后,“聪明文采古所戒,生人生物同至仁”一句,诗人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智慧与道德的关系,以及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里的“聪明文采”可能指的是过度的智慧或技艺,而“至仁”则是对最高道德境界的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开笼放入青霄去,还尔悠悠自在身”作为全诗的结尾,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释放与回归的主题。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超越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和谐,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自然、人性、自由与道德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与宇宙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0)

张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鹊巢为童子所破二首(其一)

十载风尘客,栖栖旅食难。

以予摇落意,羡尔一枝安。

力尽哓哓语,巢成呴呴欢。

岂期轻薄子,偷眼已相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鹊巢为童子所破二首(其二)

病起怜双鹊,依依向我悲。

巢倾宁问卵,身在竟安之?

天地饶鹰隼,江湖足鼓鼙。

羁栖随饮啄,且莫怨群儿。

形式: 五言律诗

闽中杂感

奕叶承恩异姓王,巃嵷宫殿拟汾阳。

三年鼙鼓惊天地,当日清箫引凤皇。

蓝水一丸争鼠穴,仙霞千骑失羊肠。

莲花峰下荒坟月,惭愧他家白马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居虫

人生如瓜牛,长负躯壳累。

何况外缘假,妄思得久寄。

兹物生海壖,乃具周身智。

常共水族游,爱此一螺翠。

延缘遂迁入,宛转据其内。

腥涎吐清波,微风纳凉吹。

扬鬐遇钓师,触急辄惊避。

两两收霜钳,虚中得静閟。

晏然称寓公,久亦渐忘伪。

如以物附物,是一即非二。

而我辞乡国,岁岁困旅次。

结屋少定踪,对之发深喟。

暇或笺虫鱼,为汝别种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