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花亭遗址

隔城舒晚啸,信步得高台。

亭去名犹在,霜迟菊未开。

浮云西日下,明月大江来。

逸思飞难禁,昏钟何处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隔着城墙在傍晚长啸,随意漫步登上高台。
亭子虽去名字仍在,秋霜尚早菊花未开。
夕阳西沉浮云涌动,明月从大江那边升起。
飘逸的思绪难以抑制,黄昏的钟声不知从何而来催促。

注释

隔:分隔。
城:城墙。
舒:舒展。
晚:傍晚。
信步:随意漫步。
高台:高处的平台。
去:离开。
名:名字。
犹:仍然。
霜:秋霜。
迟:晚。
未:尚未。
浮云:天上的云彩。
西日:落日。
明月:明亮的月亮。
大江:宽阔的江面。
逸思:飘逸的思绪。
禁:抑制。
昏钟:黄昏的钟声。
催:催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漫步至黄花亭遗址的情景。首句"隔城舒晚啸",展现出诗人穿越城墙后,借晚风之机发出悠长的啸声,透露出闲适与自在。"信步得高台",表达了他随意行走间意外发现了一个高台,流露出惊喜之情。

接下来两句"亭去名犹在,霜迟菊未开",写亭子虽已不在,但其名字尚存,而秋霜尚未降临,菊花还未绽放,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静谧。"浮云西日下,明月大江来",通过描绘夕阳西沉、浮云飘动和江面上映照的明月,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江景图。

最后两句"逸思飞难禁,昏钟何处催",诗人的情感从自然景色转向内心世界,他的思绪如脱缰之马难以抑制,而远处传来的黄昏钟声似乎在催促着他回归。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登临黄花亭遗址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宋人对历史遗迹的怀旧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收录诗词(1)

钱元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许仲涂郎中游山

每同南郭先生到,今伴东牟太守来。

自顾拙疏聊自乐,白云径里踏荒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众乐亭二首(其二)

势压平湖四面佳,好风明月是生涯。

鲸鲵背上浮三岛,菡萏香中放两衙。

屏列已疑云母净,帘垂不待水精奢。

此心会笑元丞相,终日楼台为一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众乐亭二首(其一)

谁把江湖付此翁,江湖更在广城中。

葺成世界三千景,占得鹏天九万风。

宴豆四时諠画鼓,游人两岸跨长虹。

他年若数东南胜,须作蓬邱第一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禹穴

一朵云根压众岚,古传深坎自天錾。

藏书未必先王事,好怪惟闻太史探。

洞府閒来何寂寞,龙髯垂处认䰐鬖。

近岩更剖知章字,谩识奇踪意自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