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子瞻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感叹苏东坡,名声超越时代在先。
他的衣冠事迹流传,兄弟众多才贤。
感慨《诗经》三百篇,一生漂泊行程八千。
正直之心不愿谄媚权贵,忠诚之力想要扭转乾坤。
虽然身陷囹圄并非罪过,但只能在江湖中自我怜悯。
饥饿寒冷常常连续,疾病缠身更是多年。
英明的君主不会永远放弃,他逐渐被召回西部官署。
奏章深藏苦衷,宫人也为之感动流泪。
希望能像汉文帝召见贾谊那样,在宣室畅所欲言。
期待君臣间的愉快相逢,愿写下激励人心的文章。

注释

叹息:表示感慨或遗憾。
苏子瞻:苏轼的字。
声名绝后先:名声超越后世。
衣冠:指显赫的家世和事迹。
流离:漂泊不定。
羞媚灶:比喻不阿谀奉承。
忠力欲回天:尽忠尽力想要改变命运。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牢狱。
西州:指当时的西部官署。
内迁:从外地召回。
奏言:向君主进言。
感涕:感动得流泪。
宣室:汉代宫殿名,象征君主接见贤臣的地方。
非熊:典故,指贤臣被君主召见。
渭川:渭水,比喻贤臣出仕之地。
角招篇:比喻激励人心的文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为苏轼所作的赠诗,表达了对苏轼深深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感慨。诗中首先赞扬了苏轼的声名超越当世,不仅个人才华出众,家族也人才辈出。接着,诗人感叹苏轼的坎坷命运,虽有《诗经》般的才情,却因流离失所而历经艰辛。他以直心不阿谀奉承,忠诚坚韧,试图改变时局,即使身陷囹圄也不以为罪,只能自我怜悯。

诗中提及苏轼在困厄中的生活,饱受饥寒疾病之苦,但坚信明主不会永远放弃。尽管被贬谪到偏远之地,他的忠心和才情仍希望能得到重用。诗人期待苏轼能在朝廷上再次受到重视,就像周文王在渭水边遇到姜子牙那样,君臣能有愉快的相遇,希望他能写出更多佳作。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苏轼的赞美,也是对他的同情与鼓励,体现了秦观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苏轼才华的肯定。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三老堂

堂堂三元老,业履冠俦匹。

蹇谔横秋霜,高明丽朝日。

并道谒温宣,连科收甲乙。

东南奠藩服,西北驰使驿。

解鞅环堵安,岸帻毡裘屈。

群奸慑謦咳,众废起咄叱。

至今领麾地,讴吟遍蓬荜。

出入虽异途,归洁固如一。

晚厌方内游,把袂访闲逸。

云壑庆安车,风川驶飞鹢。

酬献埃壒外,珠玉在挥笔。

风标傲松鹤,颜发移丹漆。

遂令吴越人,藻绘资称述。

邈然超世姿,彷佛得十七。

辟廱礼寂灭,麟阁事萧瑟。

兹焉出民愿,名实更炳蔚。

琬琰琢高词,龙兰燎深室。

福履既所绥,光华无终毕。

形式: 古风

与子瞻会松江得浪字

松江浩无旁,垂虹跨其上。

漫然衔洞庭,领略非一状。

恍如阵平野,万马攒穹帐。

离离云抹山,窅窅天粘浪。

烟中渔唱起,鸟外征帆飏。

愈知宇宙宽,斗觉东南壮。

太史主文盟,诸豪尽诗将。

超摇外形检,语笑供颉颃。

㛹娟弃不追,拨剌亦从放。

独留三百缸,聊用沃轩旷。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与邓慎思沐于启圣遇李端叔

羸兵瘦马犯黄尘,自笑区区梦里身。

不是对花能伏老,自缘无酒可浇春。

校书天禄陪群彦,晞发阳阿遇故人。

三百六旬如此少,更添香火坐逡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口号

平原居士今无影,鹦鹉空洲谁举杯。

犹有渔阳掺檛鼓,为君醉后作轻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