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岫云寺后登山行四里至龙潭

流泉不知处,但觉声在耳。

稍盘过上方,泉出绕屐齿。

澄潭如洗盆,一泓长见底。

曾闻故老传,潭实今寺址。

神龙喜听法,风雨向夕徙。

小亭峙其旁,周遭遍桃李。

沾衣湿苍翠,映面半红紫。

晴烘午云热,明濯暮霞绮。

山僧汲泉烹,茗碗颇能理。

经春未见花,偶乐可忘死。

下岭仰见星,烟昏寺钟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赵怀玉的诗《由岫云寺后登山行四里至龙潭》描绘了作者游历山中龙潭的所见所感。首句“流泉不知处,但觉声在耳”,以流水声引出寻幽探胜的兴致,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倾听与欣赏。接着,“稍盘过上方,泉出绕屐齿”描绘山路曲折,泉水潺潺,仿佛在引导前行。

“澄潭如洗盆,一泓长见底”形象地刻画了潭水清澈见底,宛如洗涤过的盆子,给人宁静之感。诗人又借“曾闻故老传,潭实今寺址”讲述潭的历史渊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通过“神龙喜听法,风雨向夕徙”和“小亭峙其旁,周遭遍桃李”,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

“沾衣湿苍翠,映面半红紫”写出了山色的斑斓,以及诗人被美景陶醉的心情。午后阳光烘热,“晴烘午云热”,傍晚时分,潭水映照着晚霞,“明濯暮霞绮”。僧人汲泉水烹茶,诗人品茗,享受片刻宁静,“经春未见花,偶乐可忘死”。

最后,诗人下山时抬头望见星空,“下岭仰见星,烟昏寺钟起”,以钟声收束全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景交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收录诗词(31)

赵怀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途二十里渡浑河登石径山遇雨

回头别群山,西望尽碧空。

岂知青未了,山色忽向东。

巃嵷邈双阙,詄荡开九重。

林枯少栖鹘,洞累疑藏蜂。

虚无想金阁,黯淡留铜容。

遗经署元和,高爵奓卢龙。

能邀定州殁,始信大觉功。

至今来游客,证古名犹蒙。

徐开荆枳地,力陟陂陀峰。

下临駴无地,上瞩愁近穹。

桑乾塞外来,至此势更雄。

飞声撼诸天,一听三日聋。

塔孤势疑动,客惧不敢从。

前山雨欲集,归路云已封。

不辞沾衣湿,藉慰久旱衷。

形式: 古风

寒食雨中独过法源寺

微雨初停萧寺车,高轩乘兴过谁家。

东风连日颠狂甚,未到清明已落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历游三山大悲诸刹

经秋懒出门,一日遍诸寺。

野衲颇逢迎,精蓝工位置。

情随陟境改,气觉与时异。

山茶开覆檐,海棠红照地。

无泉不琮琤,有石皆诡秘。

客先吾每缓,此取彼或弃。

偶因煮茶留,略等逢场戏。

如行山阴道,如读《洛阳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立夏后二日伍尧侍讲招游极乐诸寺饭万泉庄复过圣化寺小憩而归即次原韵(其一)

郊行西复西,弥望山色秀。

新霁酿薄阴,朝晖出未透。

良朋颇契阔,是日各奔凑。

花事盛精蓝,茶烟飏清昼。

聊追方外游,藉洗胸次陋。

世网苦羁绁,私心殊剌谬。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