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火葬

夜雨啼乌黯自怜,何人忍断蓼莪篇。

肯将儿女千行泪,尽付郊原一片烟。

洞劫已甘投火宅,清凉无路到罗天。

年年寒食清明节,徒向江边酹纸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悲火葬》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对火葬这一丧葬方式的哀伤与反思。

首句“夜雨啼乌黯自怜”,以夜雨和啼叫的乌鸦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暗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接着,“何人忍断蓼莪篇”一句,引用《诗经·小雅·蓼莪》中的典故,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痛楚难以言表,即便是最勇敢的人也难以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

“肯将儿女千行泪,尽付郊原一片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愿意让孩子们的眼泪化作烟雾,飘散在郊原之上,这既是对失去亲人的哀悼,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接受。通过儿女的泪水,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连,增强了诗歌的共鸣力。

“洞劫已甘投火宅,清凉无路到罗天”这两句,表达了对死亡的接纳与对来世的渴望。诗人似乎在说,即使面对火葬这一直接而残酷的死亡象征,他也愿意接受,因为心中仍存有一丝对清净、安宁的向往。这里的“火宅”和“罗天”分别指代佛教中的苦难之地和极乐世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年年寒食清明节,徒向江边酹纸钱”两句,点明了每年祭扫的日子,人们虽然通过烧纸钱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但这一切都显得徒劳无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方式的反思,以及对真正缅怀逝者情感的追求。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哀思,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死亡以及如何纪念逝者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综上所述,《悲火葬》这首诗通过对火葬这一丧葬方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亲情以及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阊门春望

王孙愁见草萋萋,客里逢春意转迷。

几处艺兰依浅浦,谁家拾翠上平堤。

荒台旧苑孤烟外,流水闲云野日西。

欲写春来无限恨,东风时倩一鹃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赠谢曰可年丈

江练平铺彩笔飞,何人不识谢玄辉。

袖中谏猎书犹在,门外张罗客渐稀。

李白夜郎今更远,贾生宣室几年归。

浮尘扰扰豺狼满,奏罢离歌易湿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久客

梁上喧双燕,逢春亦解归。

往来看旧垒,岁月老乌衣。

得食众雏长,窥帘傍母飞。

吴门馯久客,对尔泪长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阊门观竞渡戏作长歌

端阳新雨涨平堤,柳暗长桥莺乱啼。

万户楼台如镜里,千门弦管喧于市。

五丝系臂醉蒲觞,争看龙舟戏江水。

红帘彩鹢木兰桡,锦缆牙墙奏玉箫。

簇簇黄头歌欸乃,重重翠扇伫娇娆。

楼船画舫纷停泊,别上江亭开水阁。

两岸游人似堵墙,绮罗耀日相交错。

游人开处使君来,伐鼓填填响若雷。

屏帐駊騀张巨舫,琼筵乐部递相催。

使君重文兼好客,当筵载笔皆词伯。

未许丰容斗艳妆,直从险峻看标格。

梨园曲罢报诗成,江上游龙急瞲声。

鳞甲翻波风雨恶,江胥河伯避霓旌。

输嬴未决雌雄队,垒鼓催桡浪花碎。

锦标夺得快先登,两岸千人齐喝采。

输者惭兮嬴者矜,回舟赌胜更凭陵。

江波咫尺分吴越,往事千年感废兴。

越兴吴废付东流,南国烟花恣浪游。

谁向澄潭伤屈子,空余兰杜结离忧。

湘兰沅杜长江隔,吴门还有鸱夷革。

日暮潮来天地青,剑光袍铠如银白。

江南士女自嬉嬉,话及前朝总不知。

嬴输兴废浑闲事,莫怪山公倒接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