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判官澹斋

老氏无为宗,高人养心妙。

寂寞味无味,寡欲近道要。

嚣静两皆然,任物曾无矫。

蠹简五千言,以约揫汗渺。

爰用得其微,一言讵为少。

深功何从验,治民以无扰。

更能极异效,迥立西京表。

靖汉皮肤掇,谧齐土莫剽。

形式: 古风

翻译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根本,高尚的人修炼内心有高明的方法。
在寂寞中品味无味,减少欲望接近大道的关键。
喧嚣与宁静都可贵,顺应事物无需刻意矫饰。
五千言的古籍虽陈旧,却富含深意,让人沉思冥想。
细微之处见真章,一句教诲怎会嫌少。
深远的功绩难以直接验证,治理百姓应避免过度干扰。
更能展现出非凡的效果,如同西京的标志般独特。
使汉朝安定如初,齐国土地安宁不被侵扰。

注释

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宗:根本。
高人:德高望重之人。
养心:修养内心。
寡欲:减少欲望。
近道:接近真理之道。
嚣静:喧闹与安静。
矫:矫饰, 强求。
蠹简:泛黄的古书。
揫汗渺:凝聚智慧的深意。
微:微妙, 深刻。
讵:岂, 犹。
治民:治理人民。
无扰:不打扰, 清静。
异效:非凡效果。
迥立:显著, 独特。
靖:使...安定。
剽:侵扰, 抢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汪炎昶创作的,题目为《题吴判官澹斋》。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理想人格和生活态度的赞美。

“老氏无为宗,高人养心妙。”开篇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对高尚之人的内心修养。这里的“无为”并非完全不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做违背道德和规律的事情。

“寂寞味无味,寡欲近道要。”这两句则表达了淡泊明志、简约欲望,以接近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生活中的寂寞无味,正是心灵纯净的体现,而少有的欲望,则更易于达到道德上的要求。

“嚣静两皆然,任物曾无矫。”诗人继续表达了对宁静与喧闹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态的赞赏,以及面对万物时不加干预、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

“蠹简五千言,以约揽汗渺。”这里的“蠹简”指的是《老子》这部著作中的精髓,而“五千言”则是《道德经》的篇幅大致。诗人通过对《老子》的引用,强调了以简约之道来领悟世界的重要性。

“爰用得其微,一言讵为少。”这两句强调了捕捉到《老子》中微妙哲学的重要性,以及即便是一句话,也可能蕴含深远的意义,不可轻视。

“深功何从验,治民以无扰。”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检验深厚的功绩。答案在于“治民以无扰”,即通过不干扰百姓、顺其自然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和人民。

“更能极异效,迥立西京表。”这两句则表达了对能够达到极高成就、创造出不同寻常效果的人的赞美,以及在西京(古都长安)留下的不朽功业。

最后,“靖汉皮肤掇,谧齐土莫剽。”诗人通过对汉水之静谧与大地之平坦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达到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对《老子》思想的引用,诗人赞颂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内心宁静而又治国有方的人生境界。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壁间古木新篁影有可爱走笔戏题

韦偃工古松,与可善枯竹。

岂如君家素壁上,有此天然画两幅。

一株古木攲墙东,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

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叶带露而筛风。

天知君爱画,欲为发一哂。

呼取羲娥作画师,借此二物为画本。

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一枝一叶俱无遗。

傍人来见道是画,问如何画无能之。

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梁杲墨,别有妙法匿形迹。

偷儿虽甚爱,看得捲不得。

或全浏亮或模糊,随时明暗有卷舒。

报君若欲观此画,请跨金乌玉兔来其下。

形式: 古风

歙南汪叔和示以新吟掇其卷首一篇次韵归之

钜帙赋新篇,语斗冰玉洁。

未用咀根茎,固已骇枝叶。

渊源二罗间,风雅未沦歇。

手弄紫阳云,齿漱石梁月。

陈腐痛刮磨,巧丽工采撷。

郡有桐庐侯,毋辞迂步屧。

形式: 古风

赠凤林院海月师

早已逃俗类,从今始清绝。

皎皎不可侵,如看海□月。

形式: 五言绝句

上李侯

贡以土作,法奠于禹。篚纩与丝,青兖暨豫。

制有常经,无斯焉取。世降土蹙,德不远柔。

或九州赋,萃于一州。贸无为有,薄人于尤。

维皇启运,蠲我疾苦。视青兖豫,不物而估。

上便下安,踵以为故。虺蜮肆欺,矇人瞭己。

几创茧丝,涂我赤子。我侯曰嘻,害无我始。

蕴隆挥汗,义动省闱。万钧回斡,民以恬熙。

匪人实难,孰心疲羸。维此陋邦,桑稀田瘠。

苟重以此,其何能息。自今寸缕,皆服侯德。

弭蝗固德,今兹之康。此而非侯,篚贡是常。

吏因以蝗,厥祸弥长。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