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益留题清凉院

一水明如罨画溪,清凉佳胜古标题。

香随讲雨天花烂,声入幡风地籁齐。

暂到已能知觉路,纵游何必理禅畦。

谢公公退多行乐,五里鸣驺出县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清澈的溪水明亮如画卷,清凉无比,古来就有美誉。
花香随着讲经的雨滴四处飘散,声音融入风中,与大地的声音融为一体。
短暂来访已经能感受到这里的道路,即使随意游玩,又何需理会禅修的田地。
像谢公那样退休后多享受乐趣,队伍的马车从县西边响起铃铛声。

注释

罨画:形容画面清晰如画,色彩鲜明。
佳胜:优美,风景优美。
讲雨:讲经时下的雨,可能指僧侣诵经时的氛围。
幡风:佛幡随风飘动,象征佛法传播。
禅畦:禅修的田地,比喻修行的场所。
鸣驺:马车上的铃铛声。
县西: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县,县西边可能是官员或名士常去游玩的地方。

鉴赏

这首宋诗《和王益留题清凉院》由梅挚所作,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首句"一水明如罨画溪"以比喻手法,形容溪水清澈明亮,犹如精心绘制的画卷,展现出清凉院环境的优美。次句"清凉佳胜古标题"直接赞美清凉院的清凉宜人,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来描绘胜景的词语。

第三句"香随讲雨天花烂"写的是寺内僧人的讲经之声伴随着花香飘散,营造出一种神圣而芬芳的氛围。"声入幡风地籁齐"进一步描绘了声音与自然和谐共融,仿佛连风都加入了梵呗的旋律,天地间一片寂静。

"暂到已能知觉路"表达诗人即使短暂停留也能感受到这里的清净与指引,暗示此地对心灵的洗涤作用。"纵游何必理禅畦"则强调在这里游玩不必拘泥于禅修,而是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

最后两句"谢公公退多行乐,五里鸣驺出县西",通过引用谢公(谢安)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希望效仿古人,在退隐后也能在此地寻得乐趣,每当五里之外传来马车声,就知道那是县令出行,更增添了清凉院的隐逸之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清凉院的美景,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凉禅境的赞美。

收录诗词(39)

梅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昭潭十爱(其八)

我爱昭州乐,供官不在多。

薰风齐乐圣,淑气且宣和。

谒庙知神格,铺筵喜客过。

声边无一事,对酒漫高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昭潭十爱(其九)

我爱昭州酒,千家不禁烧。

醥醪一爵举,瘴雾四时消。

红叶和云踏,青帘傍水招。

化浓民自醉,鼓腹日歌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昭潭十爱(其六)

我爱昭州角,呜呼古郡衙。

万愁萦桂水,一曲阻梅花。

调古湘云叶,声乾岭月斜。

今愁并古恨,吹起落谁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昭潭十爱(其二)

我爱昭州士,平居富塾庠。

兴贤遵汉诏,论秀美周乡。

艺苑蒲开牒,书堂缥结囊。

蟾宫前后进,一一手间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