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东夷(其二)》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和戎政策的反思与忧虑。
首联“和戎本自非长策,况复绐和计转疏”,开篇即点明主题,指出和戎并非长久之计,反而可能使策略变得更加疏漏。接着,“兽锦金缯图孟浪,紫泥丹券事空虚”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和戎政策的表面华丽与实际空洞,锦缎与金缯虽能暂时掩盖问题,但紫泥丹券的承诺却徒有其表,毫无实质意义。
“乘槎已断葡萄种,奉节谁传雁帛书”运用典故,乘槎指代远航,葡萄种象征文化交流,而雁帛书则代表传递信息的使者。这两句暗示了和戎政策下,对外交流与联系的中断,以及信息传递的困难,凸显了政策的局限性。
尾联“越峤燕云频怅望,将军何以慰踌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边疆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以及对如何解决边境问题的困惑与无奈。越峤燕云,分别指代南方与北方的边疆地区,诗人频繁地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同时也对如何有效应对边境问题感到困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和戎政策的弊端,以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外交策略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