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晏坐菩提坊,二士接迹来升堂。
疏眉哆口辩舌张,问胡至此皆同乡。
少年发足参诸方,尔来马解高挂墙。
资虽东川近陵阳,左绵稍远亦相望。
不辞煼饭豉作汤,肯更十日留山房。
不详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
惟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李君名家流,事业窥前辈。
澹然无他娱,开卷与心会。
忆吾童稚时,书亦甚所爱。
传抄春复秋,讽诵昼连晦。
饮食忘辛咸,污垢失盥颒。
尔来欢喜处,乃在文字外。
卷藏二万签,棐几静相对。
此乐君未知,狂言勿吾怪。
劝君少留持一觞,与君乡里皆陵阳。
儿童共戏苦盐岸,老大相逢乌石冈。
拾遗平生丈人行,拊我谓我能文章。
岂知今无一丝长,但馀颠华面颜苍。
君行往见玉节郎,感时忧国歌慨慷。
饷师十万西平羌,笑我挟筴山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