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六年春三月庚子百寮宴于曲江亭上赋诗以赐之

岁闰节华晚,众芳繁暮春。

霁日天地晴,元巳风景新。

禊饮传旧俗,古今欢此辰。

至乐在同和,丝竹奚所陈。

熏琴是赏心,姑射可凝神。

何必尚耽缅,浮觞曲水滨?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贞元六年春天的一个宴饮场景,地点在曲江亭。诗人李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季晚景中百花繁盛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晴朗日子里欢聚一堂的情景。诗中提到的传统习俗“禊饮”与“元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节气的尊重与庆祝。

“岁闰节华晚,众芳繁暮春。” 开篇即点明时节,闰年的晚春时节,百花竞放,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霁日天地晴,元巳风景新。” 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明媚景象,天地一片清新,元巳(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风景焕然一新。

“禊饮传旧俗,古今欢此辰。” 提及了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禊饮,即在特定节日里饮酒以祈福,古今人在此佳节共聚,共享欢乐。

“至乐在同和,丝竹奚所陈。” 强调了和谐共处才是真正的快乐,音乐(丝竹)虽好,但与人共享才是最美好的。

“熏琴是赏心,姑射可凝神。” 琴声悠扬,如同清风拂面,让人内心宁静,姑射山(传说中的仙境)般的意境,令人神往。

“何必尚耽缅,浮觞曲水滨?” 最后一句表达了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或未来的感慨,只需在当下享受生活,如在曲水边轻浮酒杯,自在逍遥。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宴饮的美好场景,也蕴含了对和谐、自然与当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哲学观念。

收录诗词(34)

李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三日寒食从刘八丈使君登迁仁楼眺望

从公无小大,在伴乐人贤。

楚国逢荒岁,随人若有年。

空波交水埒,重岫夹畬田。

桑柘温风软,云霞返照鲜。

因高寺刹迥,临远郡楼偏。

花柳清明节,亲宾上巳筵。

故乡徒有路,春雁独归边。

幸望山阴客,为文内史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太姥山

扬舲穷海岛,选胜访神仙。

鬼斧巧开凿,仙踪常往还。

东瓯冥漠外,南越渺茫间。

为问容成子,刀圭乞驻颜。

形式: 五言律诗

送元使君

郢门将咫尺,龙节莫夷犹。

送客与云散,行人看月愁。

遥闻江汉水,日与政声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历山(其一)

齐州城东舜子郡,邑人虽移井不改。

时闻汹汹动绿波,犹谓重华井中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