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松

君不见灵隐山前小朵峰,入山九里皆青松。

怒涛翻空捲江海,高枝挂石磻虬龙。

西湖三月春意浓,锦囊骏马呼奚童。

清阴夹道生爽气,金粉扑面香濛濛。

两年不踏湖头路,转眼春来又春暮。

画中忽见一株松,彷佛山前幽绝处。

幽绝之处多仙灵,吾独何为缚尘缨。

寄谢仙灵许同隐,准拟长镵寻茯苓。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题画松”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与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灵隐山前的小峰、青松、怒涛、高枝、西湖春色等自然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句“君不见灵隐山前小朵峰”,以设问引出画面,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观赏这幅山水画。接着,“入山九里皆青松”描绘了山中青松连绵不绝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力。接下来,“怒涛翻空捲江海,高枝挂石磻虬龙”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江海与高耸入云的松枝,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和力量感。

“西湖三月春意浓,锦囊骏马呼奚童”则将视线转向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与骑着骏马的少年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活力与趣味。随后,“清阴夹道生爽气,金粉扑面香濛濛”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路两旁树木繁茂、空气清新、花香四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最后,“两年不踏湖头路,转眼春来又春暮。画中忽见一株松,彷佛山前幽绝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与渴望,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而“幽绝之处多仙灵,吾独何为缚尘缨。寄谢仙灵许同隐,准拟长镵寻茯苓”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束缚的追求,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6)

李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丹阳道中

茅屋鸡声催早起,僮仆相呼戒行李。

拥袍无计冲晓寒,野店村醪薄于水。

羊头小车铁裹轮,后催前挽声辚辚。

平原极目但衰草,西风忽起迷沙尘。

坦途才过十里馀,行行曲磴多崎岖。

松林杳蔼不见日,冻雾作雪沾衣裾。

黄土山冈高复陡,车夫努力成牛吼。

须臾下坂一何易,势若骏马争先走。

尝忆当年未为客,纵览方舆遍图籍。

太行蜀道虽漫闻,七里八冈今始识。

男儿初生挂弧矢,岂分拘拘老松梓。

他年会作子长游,剩赋新诗满人耳。

形式: 古风

溪居图

画里溪山好,溪亭事事幽。

阑干三面水,风月四时秋。

野老时分席,渔人每系舟。

此中容隐逸,何用觅丹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晚次毗陵

旧垒斜阳里,孤舟野水滨。

高风怀季子,侠气想春申。

树古鸦啼暝,桥危客问津。

渔歌何处起,旅泊易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画

淡墨写生绡,微茫景色遥。

白云迷谷口,绿树绕山腰。

此地真堪隐,何人肯见招。

浮生但适意,不必问渔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