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其二)

佳处湖山昔纵游,繁华常恨过清幽。

今朝莫入名园去,只向风蘋荡小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昔日我常在湖光山色中畅游,
感叹繁华总不如那清静的时光。

注释

昔:过去。
纵游:尽情游玩。
繁华:热闹、繁华景象。
常恨:常常遗憾。
过:超过、过于。
清幽:清静、幽深。
今朝:今天。
莫:不要。
名园:著名的园林。
去:前往。
只:只管。
风蘋:水面上的浮萍。
荡:划动。
小舟:小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名为《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其二)》。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情感和他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佳处湖山昔纵游”,这句表达了诗人曾经在美丽的湖山之间自由自在地漫游,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快乐。这其中的“昔”字带有一种回忆和怀旧的情绪,显示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繁华常恨过清幽”,这句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繁华景象中的平淡和缺乏深度的不满。"繁华"指的是热闹非凡的景象,而"清幽"则是清静幽雅之意。诗人的"恨"表达了他对那些无法触及心灵深处的华丽场面所持有的遗憾。

“今朝莫入名园去”,在这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者命令,也许是自言自语,告诫自己不要再进入那些著名而喧哗的园林。这表明诗人已对那些外界所认定的美景感到厌倦。

“只向风蘋荡小舟”,这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选择了一个更为孤独和清净的状态,只是驾着小舟,在风中与芹菜叶相伴。"风蘋"即是随风摇曳的水草,这里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这四句话表达了他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外部喧哗景象的超越。他的情感深处,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于那些真正触动心灵的清幽之境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其四)

西陵桥下最阴多,花外山明涌黛螺。

开遍酒楼人未上,几声烟断采菱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花仙馆

烟火心肠咏不真,风流娇贵却无尘。

何须更问花仙姓,便是扁舟共载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苏堤观木芙蓉因见净慈明上人翌日惠诗酬赠二绝(其一)

来访秋花本为诗,酒杯徵逐负幽期。

山中句出明书记,还了清邀一段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苏堤观木芙蓉因见净慈明上人翌日惠诗酬赠二绝(其二)

口边白醭公家事,坐上清狂我辈真。

会乞一閒归故隐,定因能赋结高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