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桐百尺拂非烟,凤去鸾归夜悄然。
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
槎流千里才成曲,桂魄经旬始下弦。
独有金人寄遗恨,晓盘云泪冷涓涓。
这首诗名为《仙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诗中以孤桐、凤鸾、沧海、扶桑、槎流、桂魄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沉的意境。首句“孤桐百尺拂非烟”描绘了一棵高耸入云的孤桐,暗示了仙人的居所或超凡的氛围。次句“凤去鸾归夜悄然”借凤凰和鸾鸟的离去,表达了一种清寂与神秘。
“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通过沧海燕子的远离和扶桑春光的老去,寓言时光流转,人事变迁,寄托着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槎流千里才成曲,桂魄经旬始下弦”则借银河中的木筏和月亮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时空的辽阔与流转。
最后两句“独有金人寄遗恨,晓盘云泪冷涓涓”,以“金人”象征孤独的仙人,其遗恨如同冰冷的云泪,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遗憾。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欧阳修在仙意题材上的独特见解。
不详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凌晨小雨压尘轻,闲忆登高望禁城。
树色连云春泱漭,风光著草日晴明。
看榆吐荚惊将落,见鹊移巢忽已成。
谁向儿童报归日,为翁寒食少留饧。
曲栏高柳拂层檐,却忆初栽映碧潭。
人昔共游今孰在,树犹如此我何堪。
壮心无复身从老,世事都销酒半酣。
后日更来知有几,攀条莫惜驻征骖。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
自惭白发随年少,犹把金钟劝主人。
黄鸟乱飞深夏木,红榴初发艳清晨。
佳时易失闲难得,有酒重来莫厌频。
行殿峨峨出绿槐,琳房芝阙耸崔嵬。
管弦飘落人间去,幢节疑从天上来。
基业百年传圣子,黔黎四纪乐春台。
孤臣不得同针虎,未死心先冷若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