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意

孤桐百尺拂非烟,凤去鸾归夜悄然。

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

槎流千里才成曲,桂魄经旬始下弦。

独有金人寄遗恨,晓盘云泪冷涓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棵孤独的梧桐树高达百尺,没有烟雾缭绕,凤凰离去,鸾鸟归巢,夜晚静悄悄的。
大海之上风大愁绪涌起,燕子飞得远远的,扶桑树下的春天已老,只有蚕儿在作茧自缚。
漂流的木筏行过千里才能形成一首曲子,月亮经过十几天才从上弦转为下弦。
唯有那金人寄托着无尽的遗憾,清晨的露珠如冰冷的眼泪,滴滴答答落下。

注释

孤桐:孤独的梧桐树。
非烟:形容烟雾缭绕。
凤去鸾归:凤凰和鸾鸟的离去,象征着某种失落或变迁。
沧海:大海,常用来象征广阔无垠。
扶桑:神话中的大树,这里指代东方。
槎流:木筏漂流。
桂魄:月亮的别称,因其明亮如桂花而得名。
金人:可能指铜铸的人像,象征着某种历史或文化记忆。
晓盘云泪:清晨的露珠,比喻泪水。

鉴赏

这首诗名为《仙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诗中以孤桐、凤鸾、沧海、扶桑、槎流、桂魄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沉的意境。首句“孤桐百尺拂非烟”描绘了一棵高耸入云的孤桐,暗示了仙人的居所或超凡的氛围。次句“凤去鸾归夜悄然”借凤凰和鸾鸟的离去,表达了一种清寂与神秘。

“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通过沧海燕子的远离和扶桑春光的老去,寓言时光流转,人事变迁,寄托着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槎流千里才成曲,桂魄经旬始下弦”则借银河中的木筏和月亮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时空的辽阔与流转。

最后两句“独有金人寄遗恨,晓盘云泪冷涓涓”,以“金人”象征孤独的仙人,其遗恨如同冰冷的云泪,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遗憾。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欧阳修在仙意题材上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出省有日书事

凌晨小雨压尘轻,闲忆登高望禁城。

树色连云春泱漭,风光著草日晴明。

看榆吐荚惊将落,见鹊移巢忽已成。

谁向儿童报归日,为翁寒食少留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

曲栏高柳拂层檐,却忆初栽映碧潭。

人昔共游今孰在,树犹如此我何堪。

壮心无复身从老,世事都销酒半酣。

后日更来知有几,攀条莫惜驻征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

自惭白发随年少,犹把金钟劝主人。

黄鸟乱飞深夏木,红榴初发艳清晨。

佳时易失闲难得,有酒重来莫厌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

行殿峨峨出绿槐,琳房芝阙耸崔嵬。

管弦飘落人间去,幢节疑从天上来。

基业百年传圣子,黔黎四纪乐春台。

孤臣不得同针虎,未死心先冷若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