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游园图景。诗人杨于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园时的种种感受与景色。
首联“野境喧嚣隔,沧洲咫尺通”,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氛围。诗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野地之中,远处的喧嚣被隔绝开来,而近处的水边或岛屿(沧洲)却触手可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隐逸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颔联“马嘶深竹外,人醉落花中”,进一步描绘了游园时的情景。马儿在竹林深处嘶鸣,似乎在为这春日的游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游人们则沉浸在落花纷飞的美景中,陶醉其中,忘却了时间与烦恼。这两句通过动物与人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游园的乐趣与美好。
颈联“卷幔斜捎月,披襟晚趁风”,则将视角转向夜晚的游园。诗人卷起窗帘,让月光斜斜地洒入室内,与外面的夜色相映成趣;披上衣襟,迎着晚风,享受着夜的清凉与宁静。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尾联“相看飞动意,莫放酒杯空”,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游园中的深厚情谊。在这样的美景中,他们相互欣赏,心灵相通,共享这份难得的欢愉。最后一句“莫放酒杯空”更是点明了友情与欢乐的重要性,即使是在美好的时刻,也不应让欢聚的氛围因酒杯的空置而减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游园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表达,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