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童轩所作的《感寓(其二十九)》,主要通过两个典故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首先,诗中提到“食客世恒有,义士天下稀”,暗指尽管世间不乏依附权势的食客,但真正具备道义精神的义士却十分罕见,这里以田光报答太子的故事为例,赞扬了忠诚与勇敢的行为。
接着,“田光报太子,杵臼存孤儿”进一步强调了田光为保护太子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以及杵臼藏匿孤儿的义举,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忠义之士的光辉形象。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当世的忧虑,“英声振今古,名与金石俱”是对那些具有杰出才能和名声的人的赞美,然而,“彼有廊庙器,佩玉飘长裾”又暗示了这些人可能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了自保,而非挺身而出。
最后两句,“国难仅一发,缩首思全躯”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面临危机时选择退缩的人的批评,他们只想保全自身,而“吁嗟长乐老,遗臭将谁欺”则以讽刺的口吻,警告那些只顾个人荣华的人,他们的行为最终只会留下恶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对比,既赞扬了古代义士的英勇,也批判了当世某些人的自私,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