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淬砺秋水清,携持远山曙。
丁丁在前涧,杳杳无寻处。
巢倾鸟犹在,树尽猿方去。
授钺者何人,吾今易其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在深山中砍柴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魅力。
"淬砺秋水清,携持远山曙。" 这两句以秋天清澈的溪水和远处的山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宽广的氛围。"丁丁在前涧,杳杳无寻处。" 接着,诗人用"丁丁"和"杳杳"来描写樵夫砍柴的声音,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樵夫的劳作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寂与难以寻觅的感觉。
"巢倾鸟犹在,树尽猿方去。" 这两句则描写了樵夫砍伐树木后,鸟儿还停留在残破的巢中,而猿猴却因无处栖息而离开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生态的脆弱性和对环境变迁的敏感。
"授钺者何人,吾今易其虑。" 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诗人似乎在询问手持斧头的人是谁,并表达了一种释然的心态,可能是在表达对樵夫生活的某种理解和认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环境刻画,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劳作以及生命的独到领悟。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自小即胼胝,至今凋鬓发。
所图山褐厚,所爱山炉热。
不知冠盖好,但信烟霞活。
富贵如疾颠,吾从老岩穴。
草木黄落时,比邻见相喜。
门当清涧尽,屋在寒云里。
山棚日才下,野灶烟初起。
所谓顺天民,唐尧亦如此。
山高溪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
一朝蒙剪伐,万古辞林麓。
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纵调为野吟,徐徐下云磴。
因知负樵乐,不减援琴兴。
出林方自转,隔水犹相应。
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