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禅三乡俊宿山

湘西春色无人要,万顷镜空飞白鸟。

小阁披衣眼力衰,一声款乃酬清晓。

芒鞋闲穿聚落来,此岸绿阴行不了。

南台老未忘乡井,抵掌清谈辄高笑。

烹茶煮笋未当勤,放意赋诗语奇峭。

此生何处不戏剧,万事随缘真道妙。

何当借子西斋宿,共看湘月千峰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德洪在湘西春日的静谧与禅意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湘西春色无人要,万顷镜空飞白鸟”以空灵之笔勾勒出一幅春日里湘西大地的宁静画面,春色虽美却无人欣赏,只有白鸟在万顷如镜的湖面上自由飞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接着,“小阁披衣眼力衰,一声款乃酬清晓”则转而描写诗人在小阁中披衣而坐,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声悠长的划船声(款乃)作为回应,仿佛是大自然对诗人晨起的问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闲适心境。

“芒鞋闲穿聚落来,此岸绿阴行不了”描绘了诗人穿着芒鞋,悠闲地穿行于村落之间,绿荫覆盖的道路似乎永远走不完,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宁静。

“南台老未忘乡井,抵掌清谈辄高笑”则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相聚南台,进行清谈,笑声不断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友情中的快乐与满足。

“烹茶煮笋未当勤,放意赋诗语奇峭”则提到诗人享受烹茶煮笋的悠闲时光,同时也在放纵心意,创作诗歌,语言奇峭,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与个性。

“此生何处不戏剧,万事随缘真道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认为人生处处皆是戏剧,万事应随缘而行,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最后,“何当借子西斋宿,共看湘月千峰表”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机会与友人一同在西斋住宿,共同欣赏湘月映照千峰的美景,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释德洪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活、友情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陪张廓然教授游山分题得山字

先生如梁鸿,德耀亦爱山。

湘西十日留,笑语烟云间。

弄泉石梅坞,唤舟青蘋湾。

藉草饮松下,松风当吹弹。

二妙生清妍,山花插云鬟。

粲然起为寿,舞袖相翩翻。

先生堕帻醉,颇觉天地宽。

醉语忽成诗,为题苍壁颜。

城郭遥相望,但见千峰寒。

形式: 古风

又得先字

青山随处有,见之辄欣然。

独于湘上山,欲买归休田。

此邦多君子,故欲吾终焉。

先生人品高,白鸥春水前。

弟子亦秀发,玉树相明鲜。

颇怪翰墨场,亦著白发禅。

分题得难韵,下笔风雷旋。

诗成愕众口,不复较后先。

闲中有此乐,安用食万钱。

紫芝爱陆浑,遂为好事传。

悠然见眉宇,宁复羡遗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廓然

长沙古都会,何以冠荆楚。

但曰财富强,山水最佳处。

那知号大藩,寔以英俊聚。

张侯官虽冷,藉甚有名誉。

心胸高崔嵬,万卷相撑拄。

君看逸群姿,矫不受控御。

罢官当北归,一室哗儿女。

想见驼铎声,桑枣黄尘路。

倚马草十制,胆气见眉宇。

此职谁当之,夫子无愧负。

璧门黄金闺,独宿无晤语。

时应梦湘江,醉卧闻柔橹。

形式: 古风

大沩山外侍者求诗

湘南古丛林,钟梵百世传。

大圆百丈来,缚屋岩石边。

焕然成宝坊,服用如诸天。

经今成几何,已逾三百年。

谁为中兴者,卓哉空印贤。

大钟日夕撞,圆音答山川。

衲子自成群,昼诵而夜禅。

道人旧未识,眉目何渊然。

乞诗亦不恶,篝灯临网笺。

人生等浮云,达者无后先。

我亦一戏耳,走笔成长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