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后偕苍虬入灵隐寺同赋

灵山一夜雪,万象立于定。

入门玉交柯,负重松逾静。

冻溜不挂檐,万瓦皆明镜。

石佛垂白眉,披烟露寒陉。

滉淆洞牖开,幽极得鸟敬。

掩关千层云,破寂一声磬。

上接惟鸿濛,俯瞰穷究竟。

见净不见土,所见非佛性。

拄杖我归来,无土亦无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雪过后灵隐寺的景象,诗人与苍虬一同造访,感受到宁静与超然。首句“灵山一夜雪”展现了雪后的寂静世界,万物都被覆盖在洁白之中。"万象立于定"则寓言般地表达了万物在雪后凝固的静态之美。

进入寺门,诗人注意到玉树般的树木相互交错,松树因积雪更显庄重静穆。“冻溜不挂檐,万瓦皆明镜”运用比喻,形容屋檐上的冰溜子未结成挂落,瓦片如明亮的镜子反射雪光,显得格外洁净。

石佛在烟雾和露水的笼罩下,仿佛垂下白眉,增添了神秘感。“滉淆洞牖开,幽极得鸟敬”写出了窗户洞开,深幽处连鸟儿也因这份静谧而敬畏。闭关的僧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磬声打破寂静,却更显空灵。

诗人登高远望,天地间只有鸿蒙之气,俯瞰则穷尽世间奥秘。然而,“见净不见土,所见非佛性”,他认识到这里的清净并非仅限于物质层面,也不是佛性的全部。最后,诗人持杖离去,领悟到无土亦无净的禅意,表明他已经超越了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丁巳初春至狮子峰

山居适山性,趣与游观别。

斟酌物外情,阴晴含悱恻。

峨峨狮子峰,匿影万山窟。

瓮底海潮音,烟中古苔色。

泉响不到门,顿觉声闻灭。

山僧惊我老,惘惘成今昔。

龙泓荇藻横,人生事如发。

自性本不存,去住空皮骨。

忍作无情游,拄杖随所适。

谷口渐通樵,人家枕斜日。

春风入云隙,炊烟相与白。

暝色认茅檐,厨香笋可食。

形式: 古风

四月初六夜同病山泛舟鉴湖

柔橹轻鸥外,花明柳暗天。

一春能几日,双鬓各衰年。

欹枕山如幄,推篷月满肩。

渺然沧海思,清夜断桥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独游灵峰寺

野寺泉无源,名山僧必俗。

不寻山外山,转受烟霞梏。

灵峰十里遥,秋色满平麓。

微闻钟磬音,寺门隐乔木。

想望诸天高,步步入幽曲。

僧遇无言时,松经劫后绿。

苍然古图画,对此心神肃。

独游取空象,人境两无触。

偶然意所是,云山徒碌碌。

曳杖出青冥,止观吾亦足。

形式: 古风

偶成

又见炊烟出树头,参差野水暗通沟。

胸罗怪史支离叟,坐有黄花烂熳秋。

宜雨宜晴天亦暝,为陵为谷我何求。

西兴钟鼓无人问,远作空山一夜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