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言行相应宜此地,空谈大隐也无端。
升沈岐路非他得,生熟根机且自看。
瞋火微烟还渐息,贪泉馀润亦消乾。
平生正直须甘取,虚幻门中莫自瞒。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延寿的《山居诗》系列中的第十二首,主要探讨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反思。首句“言行相应宜此地”强调了行为与言语应保持一致,认为在修行或生活中,真实行动比空洞的言论更为重要。接下来,“空谈大隐也无端”进一步批评了空谈不实的行为,指出真正的隐逸者不应只是口头上的超脱。
“升沈岐路非他得”暗示人生的荣辱升降并非由外界决定,而是个人内在的选择和因果报应。“生熟根机且自看”则鼓励读者深入观察自己的内心,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后两句“瞋火微烟还渐息,贪泉馀润亦消乾”运用比喻,瞋恨如火、贪婪如泉,表达心境的平静和欲望的消减。最后,“平生正直须甘取,虚幻门中莫自瞒”劝诫人们要坚守正直,不被虚幻所迷惑,对自己真实面对。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强调实践与内心的修炼,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意义。
不详
千途尽向空源出,万景终归一路通。
忽尔有心成大患,坦然无事却全功。
春开小岫调新绿,水漾漂霞蘸晚红。
莫道境缘能幻惑,达来何处不消融。
心地须教合死灰,藏机泯迹绝梯媒。
芳兰祇为因香折,良木多从被直摧。
寒逼花枝红未吐,日融水面绿全开。
支颐独坐经窗下,一片云閒入户来。
岂是疏慵僻爱山,且图馀事不相关。
休誇凤诏千年贵,难敌禅扉半日閒。
透水戏鱼随浪没,投巢孤鹤带云还。
自然得到无心地,寂寂虚堂一景閒。
青山一坐万缘休,努力应须与古俦。
散诞襟怀因绝趣,消疏活计为无求。
花明小砌和春月,松暗前轩带雨秋。
景像自开还自合,怡然何必更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