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三十首(其十五)

玉沉当自见,珠去有时还。

刘曜乃何人,隐居管涔山。

童子持宝剑,再拜扬玉颜。

致辞且敬献,留佩声潺潺。

一岁换五色,三尺当重关。

寄物不虚得,亦复排群蛮。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三十首(其十五)》由明代诗人沈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句“玉沉当自见”,以“玉”象征高洁的品质,暗示即使深藏不露,其内在的美德终将显现。接着“珠去有时还”,以“珠”比喻珍贵的事物或人才,表达出它们虽暂时远离,但终会回归的信念。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引人思考内在价值与外在命运的关系。

“刘曜乃何人,隐居管涔山。”这里提到的刘曜,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用来象征那些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隐士。管涔山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诗的自然意象,也强化了隐逸主题,暗示着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童子持宝剑,再拜扬玉颜。”这一场景描绘了一个天真无邪的童子手持宝剑,恭敬地向某人行礼,以示尊重。这里的“玉颜”既可指美貌,也可象征高尚的品德。这一细节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同时也为后文的对话铺垫了基调。

“致辞且敬献,留佩声潺潺。”诗人通过描述人物之间的交流,展现了对话的庄重与和谐。留下的佩饰发出潺潺的声音,不仅象征着情感的交流,也寓意着美好记忆的留存。

“一岁换五色,三尺当重关。”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三尺长的佩饰在保护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又强调了物品的价值与意义。

“寄物不虚得,亦复排群蛮。”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珍视物品、坚持正义的主张。无论是自然界的美好还是道德上的坚守,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捍卫,以此对抗外界的种种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自然之美以及内在价值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正义的坚持。

收录诗词(465)

沈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怀三十首(其十六)

越客游燕赵,岁久若故乡。

被服多毡裘,挟弹戎马行。

颦眉忧国难,挥涕悲民殃。

有酒非不饮,所适非豆觞。

展书自低回,抚剑多慨慷。

终焉奋羽翼,六合为鹰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三十首(其十七)

浩浩北风起,边声飒已闻。

萧条转幽谷,惨淡生黄云。

敌骑三五辈,突至如惊麇。

岂无塞上卒,什伍曾不分。

王猷先训练,六籍皆兵文。

邻邻比闾士,谁谓非三军。

何不作内政,安居已策勋。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咏怀三十首(其十八)

天道生混沌,一气妙万方。

废兴理所定,谁能易其常。

造化本无言,贤圣持天纲。

孔明不忘汉,仁杰还造唐。

日月暂薄蚀,倏忽回重光。

神灵护明哲,小人物所戕。

彼哉莽卓徒,澌灭何由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三十首(其十九)

蔼蔼圭璋士,特达怀内方。

步趋出矩矱,兰蕙生馨香。

华心仰芳躅,一德超众行。

如何松柏资,委质桃李场。

阳春不自保,严霜折其光。

宛转入邪径,黾勉游曲梁。

哀哉绕指柔,无复百炼刚。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