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杜鹃》由宋代诗人吴惟信所作,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哀鸣与悲情,展现了其对失去家园的深深怀念与无尽的哀愁。
“锦江宫苑已成尘”,开篇即以“锦江”与“宫苑”的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废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物是人非的感慨。“已成尘”三字,既是对往昔美好景象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破败景象的直接描述,为整首诗奠定了凄凉悲壮的基调。
“啼血千年恨益深”,紧承上句,将杜鹃鸟的啼叫与心中的悲愤联系起来。杜鹃鸟的啼声,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应,更是对失去家园、失去往日荣光的深深哀悼。这里的“千年恨”,不仅指时间的漫长,更蕴含着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惋惜。
“月满空山花满地,一声愁杀未归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月光洒满空旷的山野,花朵在地面上铺陈开来,这样的景象本应是宁静而美丽的,但在杜鹃的眼中,却成了触动内心深处忧伤的触发点。一声啼叫,足以让那些未能回归故土的人心生愁绪,表达了诗人对漂泊在外、无法回到家乡之人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杜鹃鸟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吴惟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乡之情的艺术世界,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