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妇女在寒冷季节为出征的丈夫精心准备衣物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关怀,以及对远方戍守战士生活困苦的同情。
"征夫去时著纻葛,征夫未回天雨雪"两句表达了妇女在丈夫出征前为他准备保暖衣物的细心与及时,而丈夫尚未来得消息时,外面的世界已经是寒冷的雨雪交加。
"夜呵刀尺制寒衣,儿小却倩人封题"则写出了妇女在夜晚辛勤地用刀尺裁剪布料,尽管她的孩子还小,却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完成这项工作。这里的“封题”可能是指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关注。
"上有泪痕不教洗,征夫见时认针指"表达了妇女在为丈夫制作衣物时所流下的泪水印迹,她故意保留这些泪痕,以便丈夫看到时能感受到她的思念。而“认针指”则是说丈夫通过缝制的针迹能够识别出妻子的手艺。
"殷勤著向边城里,莫遣寒风吹腠理"这两句强调了妇女对远方戍守的丈夫的关切之情,她希望他能穿上这些衣物,以抵御边疆严寒的气候,不让寒风侵袭他的身体。
最后两句"江南江北一水间,古人万里戍玉关"则是用历史上的例子来强调远征者的孤独和艰辛。诗中提到的“玉关”是唐朝时期位于今天新疆西部的军事要塞,而“万里”则形容戍守之地的遥远。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妇女深沉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她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