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形式: 词牌: 燕山亭

翻译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的仙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注释

胭脂:原文“燕脂”,通假字。
靓装:美丽的妆饰。
蕊珠宫女:指仙女。
蕊珠,道家指天上仙宫。
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者:同“这”。
无据:无所依凭。
和:连。

鉴赏

这首词以杏花为引,描绘了一幅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形象地刻画了杏花花瓣如薄纱般轻盈,颜色淡雅,如同女子精心装扮。"新样靓妆,艳溢香融",赞美了杏花的美丽与芬芳,暗喻女子的娇艳。

然而,"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又寓言了杏花的短暂和命运多舛,象征着女子所爱之人可能遭遇的挫折和离别。"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表达了女子对春光流逝、爱人未归的深深忧虑。

接着,词人借双燕传达离愁,"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暗示自己无法直接传达情感,只能寄托于能传信的燕子。"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进一步强调了距离之遥和思念之深。最后,"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表达了女子连梦境中也无法再见到心上人的无奈和哀伤。

整首词以杏花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北宋时期一位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离愁。

收录诗词(443)

赵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徽宗,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 生卒年: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

罗绮生香娇上春。金莲开陆海,艳都城。

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

龙楼一点玉灯明。箫韶远,高宴在蓬瀛。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月上海棠

孟婆且与我、做些方便。

形式: 词牌: 月上海棠

失调名

卷起珠帘。看是谁家妃子,收拾金奁。

形式: 押[盐]韵

声声慢(其一)春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回。

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

沈沈洞天向晚,宝舆还、花满钧台。

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

触处声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

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

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

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