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妆/新雁过妆楼

一抹弦器,初宴画堂,琵琶人把当头。

髻云腰素,仍占绝风流。

轻拢慢捻,生情艳态,翠眉黛颦,无愁谩似愁。

变新声曲,自成获索,共听一奏梁州。

弹到遍急敲颖,分明似语,争知指面纤柔。

坐中无语,惟断续金虬。

曲终暗会王孙意,转步莲、徐徐卸凤钩。

捧瑶觞,为喜知音,劝佳人、沉醉迟留。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 押[尤]韵

翻译

琴弦轻拂,初次在画堂演奏,琵琶女担任主角。
发髻如云,身姿素雅,她独占全场的风采。
她轻柔地拨弦,神情动人,翠眉微蹙,仿佛无愁却含愁。
她创新曲调,自成一派,共同聆听她的梁州乐章。
弹至高潮,急促的敲击如同低语,谁能想象手指的细腻。
众人静默,只有断断续续的琴声如金龙盘旋。
曲终之际,她暗合了王孙的心意,莲步轻移,缓缓放下凤钩。
她举着美酒,为知音欢庆,劝美人尽情畅饮,不要急于离开。

注释

弦器:乐器,这里指琵琶。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常用于宴会场所。
绝风流:极尽风韵,非常出色。
轻拢慢捻:轻柔地按弦和拨动。
翠眉黛颦:形容女子秀眉微蹙,含愁的样子。
梁州:古代音乐曲目,此处泛指乐章。
金虬:金色的龙形图案,比喻琴声优美。
王孙:贵族公子,此处可能指听众中的某人。
凤钩:古代女性饰品,此处指女子的发饰。
瑶觞:美玉制成的酒杯,象征珍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上琵琶演奏的生动场景。开篇“一抹弦器,初宴画堂,琵琶人把当头”迅速勾勒出一个优雅的背景,琵琶手在画堂内展现高超技艺。一字之转,“髻云腰素,仍占绝风流”则是对琵琶女的形象描绘,她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仪态万方,拥有独特的风姿。

接着,“轻拢慢捻,生情艳态,翠眉黛颦,无愁谩似愁”细腻地刻画了琵琶手在演奏时的情感流露和面部表情。她的演奏既有力度的变化,又有情感的深沉,每一个音符都似乎蕴含着无言的忧郁。

“变新声曲,自成获索,共听一奏梁州”则表明琵琶手能够即兴创作新的旋律,让在场的宾客们共同欣赏这美妙的一刻。随后,“弹到遍急敲颖,分明似语,争知指面纤柔”描绘了演奏进入高潮部分,每一个音符都如同言语般清晰,而琵琶手的技艺也达到了顶尖,让人难以想象她的指尖如何能够如此细腻。

“坐中无语,惟断续金虬”表达了听众们被演奏所震撼,陷入沉默之中,只能感受到那不断升腾的情绪如同断续的金光。紧接着,“曲终暗会王孙意,转步莲、徐徐卸凤钩”则是在音乐结束后,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似乎在空气中悄然流动,人们的脚步声也变得优雅而缓慢。

最后,“捧瑶觞,為喜知音,劝佳人、沉醉迟留”展现了对美酒和美乐的享受,以及对知音者之间情感交流的赞扬。诗中通过对琵琶演奏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传达了音乐的美妙,更透露出了一种超越言语的沟通与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宴会文化中的艺术享受和情感交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美酒及人际关系深层次的情愫。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红窗迥

富春坊,好景致。两岸尽是、歌姬舞妓。

引调得、上界神仙,把凡心都起。内有丙丁并壬癸。

这两尊神,为你争些口气。

火星道,我待逞些神通,不怕你是水。

形式: 词牌: 红窗迥

红窗迥

河可挽。石可转。那一个愁字,却难驱遣。

眉向酒边暂展。酒后依旧见。枫叶满阶红万片。

待拾来、一一题写教遍。却倩霜风吹卷。

直到沙岛远。

形式: 词牌: 红窗迥

行香子

清要无因,举选艰辛。系书钱、须要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旅中愁,心中闷,部中身。

虽抱文章,苦苦推寻。更休说、谁假谁真。

不如归去,作个齐民。免一回来,一回讨,一回论。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行香子

浙右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会、卖个三升。

打开瓶后,滑辣光馨。教君霎时饮,霎时醉,霎时醒。

听得渊明。说与刘伶。这一瓶、约迭三斤。

君还不信,把秤来秤。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

形式: 词牌: 行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