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其一)与王彦常游会仙亭

爱闲能有几人来。松下独徘徊。

清虚冷淡神仙事,笑名场、多少尘埃。

漱齿石边危坐,洗心易里舒怀。划然长啸白云堆。

更待月明□。一瓢春水山中饮,喜无人、踏破苍苔。

开了桃花半树,此游不是天台。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翻译

有多少人能享受悠闲时光?独自在松树下徘徊。
清静空灵的神仙生活,笑看世俗名利场中的纷扰尘埃。
在石头边刷牙静坐,心灵洗涤后心情舒畅。突然长啸,引来白云堆叠。
期待月光皎洁之时,独自在山中品饮一瓢春水,欣喜无人打扰,怕踏碎青苔。
半树桃花盛开,这次游玩并非在天台仙境。

注释

爱闲:享受悠闲。
松下:松树下。
独:独自。
徘徊:来回走动。
清虚冷淡:清静空灵。
神仙事:神仙般的生活。
笑:嘲笑。
名场:世俗名利场。
尘埃:纷扰尘土。
漱齿:刷牙。
危坐:端正坐着。
洗心:净化心灵。
划然:突然。
长啸:大声呼啸。
白云堆:云雾缭绕。
月明:月光明亮。
春水:春水。
苍苔:青苔。
桃花:盛开的桃花。
天台:天台山(传说中的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爱闲能有几人来"表达了对清净淡泊生活态度的向往,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和享受这种生活。"松下独徘徊"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独自漫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清虚冷淡神仙事,笑名场、多少尘埃"一句中,“清虚冷淡”形容的是那种脱离凡尘的高洁境界,而“神仙事”则是对这种精神状态的美好称呼。诗人对世间的功名利禄(名场)持有超然的态度,认为那些都是世俗的尘埃,不值一提。

"漱齿石边危坐,洗心易里舒怀"写的是诗人坐在危岩之旁刷牙,这个动作不仅是对身体的清洁,也象征着心灵的洗涤。"洗心易里舒怀"则表达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心变得轻松和舒适。

"划然长啸白云堆"中,“划然”形容的是诗人发出的长啸声,声音悠扬,仿佛能够与天上的白云相呼应。这一啸,更显示出诗人心中的喜悦与自在。

"更待月明□"一句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的意境,让读者自己去想象那份等待中的美好。

"一瓢春水山中饮,喜无人、踏破苍苔"则是诗人享受着山间清泉的甘甜,同时喜欢那种无人打扰的宁静,可以在野外自由行走,将脚下的苍苔踩破,但这并不是一种破坏,而是一种与自然亲近的行为。

最后,"开了桃花半树,此游不是天台"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此次游历的满足和喜悦。虽然没有到达传说中的仙境天台,但这次在山间的漫步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简约生活的热爱。这不仅是一次山间游历,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行。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台城路.归杭

当年不信江湖老,如今岁华惊晚。

路改家迷,花空荫落,谁识重来刘阮。殊乡顿远。

甚犹带羁怀,雁凄蛩怨。

梦里忘归,乱浦烟浪片帆转。闭门休叹故苑。

杖藜游冶处,萧艾都遍。

雨色云西,晴光水北,一洗悠然心眼。行行渐懒。

快料理幽寻,酒瓢诗卷。赖有湖边,旧时鸥数点。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台城路/齐天乐

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

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

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

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

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

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台城路/齐天乐(其二)游北山寺别本作雪窦寺访同野翁日东岩

云多不记山深浅,人行半天岩壑。

旷野飞声,虚空倒影,松挂危峰疑落。流泉喷薄。

自窈窕寻源,引瓢孤酌。

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觉。幽寻闲院邃阁。

树凉僧坐夏,翻笑行乐。

近竹惊秋,穿萝误晚,都把尘缘消却。东林似昨。

待学取当年,晋人曾约。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台城路/齐天乐

清时乐事中园赋,怡情楚花湘草。

秀色通帘,生香聚酒,修景常留池沼。闲居自好。

奈车马喧尘,未教闲了。

把菊清游,冷红飞下洞庭晓。寻泉同步翠杳。

更将秋共远,书画船小。

款竹谁家,盟鸥某水,白月光涵圆峤。天浮浩渺。

称绿发飘飘,溯风舒啸。缓筑堤沙,渭滨人未老。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