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书事

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

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

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端午书事》由宋代诗人白子仪创作,通过端午节的习俗与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以及对权力斗争的反思。

首联“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描绘了夏日炎炎,烈日高悬的情景,暗喻权力与欲望的炙热,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忠诚与牺牲的探讨。

颔联“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引用了历史典故,靖郭指齐国的靖郭君田婴,其子田文(孟尝君)以贤能著称;而“灵已”则可能是指屈原,他因忠诚而遭贬谪甚至投江自尽。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价值。

颈联“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将权力斗争中的卑劣行为与忠诚者的高尚情操进行对比。朝衣代表正统与尊严,鸡争地比喻权力争夺的丑态;宾幄指宾客之席,狗盗人则是指那些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向往,对权力斗争中不道德行为的批判。

尾联“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收束全诗,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过去的忧喜之事,而是应珍惜当下的节日氛围。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如浴兰、角黍(粽子),象征着对健康与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习俗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刻探讨了忠诚、牺牲、正直与权力斗争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

收录诗词(10)

白子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暑伏偶书呈端祖抑之

岁时三伏每相承,雨汗居人因不胜。

况是五弦均长养,何须六幕苦炎蒸。

中乾愿沃仙盘露,上赐堪加凌室冰。

安得天风破烦溽,释然群动返清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初伏后偶书呈抑之

炎天三伏经初伏,火烈石焚疑此时。

钩带已逢瓜入座,扶疏还爱树成帷。

良田广宅富家事,万壑千岩逋客期。

顾念宿心俱未适,但惭种种鬓垂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西归中秋夜宿三泉寄仙之公南

日涉征涂信马前,鸿飞时节几怀贤。

青山渐向故园近,皓月更临归驿圆。

四乘光荣惭太子,一箪穷陋本颜渊。

江皋上客红莲幕,犹荷明恩未弃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景孙八月十四日惠酒

金瓮兰英见贶时,桂轮犹惜一分亏。

未知望夜谁同赏,先喜醉乡今有期。

飞盖正怀曹子建,登楼何待庾元规。

薄帷长簟忘秋兴,且洗清尘举渌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