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年五十九南迁过泰和县,作秧马歌赠曾移忠。观其体物浏亮,托思深远,心声心画,绘影绘声,洵乎合水车之咏,并入农书,而嗣泥橇之风,垂为器谱。粤以首夏农事方兴,黄云乍收,碧毯如织。谨次其体,以俟采风者览云

不刍不秣力不疲,人待汝饱汝则饥。

一日千里行如驰,随其后者毋鞭笞。

西邻老农苦胼胝,霪雨沐首日灼肌。

朝分一陇夕不治,协力已殆空嗟咨。

东邻老农哑然嗤,我有桐马无靮羁。

以代耕作用颇宜,背如覆瓦使两髀。

腹如小舟亦可维,系以束藁引以縻。

耸涌滑汰任所之,往往踏破青琉璃。

春云阴阴雨丝丝,新秧淬水针参差。

与汝朝夕相扶持,安用物色骊黄为。

金鞍玉勒谁家儿,长堤短陌供娱嬉。

朅来陇畔行迟迟,顾影顿失空群姿。

吁嗟乎,伏波铜马不可骑,诸葛木马制已遗。

悯汝力作赠汝诗,不有伯乐其谁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生活中的一个独特场景——秧马的使用。诗人通过对比东西两位老农的不同境遇,巧妙地引入了“秧马”这一农具,展现了它在农事中的高效便捷。

诗中首先描述了传统耕作方式的艰辛与疲惫,接着引入了“秧马”,一种用于插秧的工具,形象地描绘了它在农事中的高效与便捷。通过东西两位老农的对比,诗人强调了“秧马”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它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积极作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秧马”的赞美之情,认为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智慧与创新。同时,诗人也借机表达了对古代农具发明者的敬意,以及对后世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农具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既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智慧,又蕴含了对古代农具发明者的赞美和对农业发展的期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农事颂歌。

收录诗词(49)

陈熙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吾同年手写昌谷集,并摹其小像于简端,谨缀其中语以为之赞

水为佩,风为裳,徘徊白凤随君王。

剑光照空天自碧,芙蓉凝红得秋色,天遣裁诗花作骨。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元气茫茫收不得。

鸢肩公子二十馀,碧峰海面藏灵书。

短策齐裁如梵夹,漏吹水咽玉蟾蜍。

欲说春心无所似,忆君清泪如铅水。

纱帷昼暖墨花香,莫忘作歌人姓李。

形式: 古风

悄立

悄立空庭夜未阑,愁思都迸雨声酸。

已无亲养居贫易,怕有人怜涉世难。

死后虚名空料理,生前骨相本清寒。

沈沈桦烛终宵对,一样飘零泪点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庭际海棠一株随风日落,作诗悼之

畅好春光忽又残,可怜花事更阑珊。

半生虚愿空金屋,一寸荒苔窆玉棺。

惜别难禁红烛泪,妒愁空遣绿章弹。

飘茵袭溷寻常事,莫作生前因果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英国派驻威海办事大臣骆任廷,时骆将谒孔林

飙轮疾驰五洲通,上客旌旗入望中。

钟毓何曾别欧亚,才贤原不论西东。

曩游岭峤骖云鹤,今莅齐疆印雪鸿。

我愿相从渡瀛海,乘槎万里破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